宏觀週期到頂,你準備好迎接長達十年的熊市了嗎?

中級3/19/2025, 3:25:28 AM
本文深度解析 1939 - 2024 年超級牛市結構性成因,揭曉黃金儲備競賽與比特幣百萬美元潛力的底層邏輯。

編者按:作者回顧了從 1939 年二戰爆發到 2024 年特朗普再次當選期間,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經歷了一場由二戰後崛起為超級大國、女性與少數族裔加入勞動力市場及冷戰勝利等一次性事件推動的超級牛市,但作者認為這一盛宴已因去全球化趨勢、勞動力擴張不可重複及利率難以再降等因素而終結;未來將面臨金融資產清算、資本管制和財政壓制,傳統市場難以重現輝煌,而黃金和比特幣作為難以被政府控制的非傳統資產將成為避險選擇,尤其是比特幣可能因其數字化優勢在中小國家中崛起,最終或達百萬美元市值,但需先經歷熊市考驗。

以下為原文內容(為便於閱讀理解,原內容有所整編):

TL;DR

· 全球化已終結,你的金融資產已被清算。

· 非傳統資產是你的救贖。

· 比特幣可能將達到百萬美元。

從二戰爆發(1939 年)到特朗普的第二次選舉勝利(2024 年),我們經歷了一場空前的超級牛市。這場持續的上漲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被動投資者,他們習慣性地認為「市場永遠不會出問題」「市場只會漲」。然而,我認為這場盛宴已經結束,很多人即將迎來清算。

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1939 年至 2024 年的這場超級牛市並非偶然,而是由於一系列結構性變革徹底重塑了全球經濟,而美國始終站在中心位置。

二戰後崛起為全球超級大國

二戰將美國從一箇中等強國推向「自由世界」的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到 1945 年,美國製造了全球超過一半的工業產品,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出口,並掌握了全球約三分之二的黃金儲備。這種經濟霸權為接下來的數十年增長奠定了基礎。

與一戰後美國的孤立主義不同,二戰後的美國積極擁抱全球領導者角色,推動聯合國成立,並實施「馬歇爾計劃」,向西歐注入超過 130 億美元。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援助——通過投資戰後國家的重建,美國為本國產品創造了新市場,同時確立了自己在文化和經濟上的主導地位。

勞動力擴張:女性與少數族裔的加入

二戰期間,大約 670 萬名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使女性勞動參與率在短短几年內增長近 50%。雖然戰後許多女性離開了工作崗位,但這次大規模動員永久改變了社會對女性就業的看法。

到 1950 年,已婚女性的大規模就業趨勢愈發明顯,大多數年齡段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增長了前所未有的 10 個百分點。這不僅僅是戰時的特例,而是美國經濟模式發生根本轉變的起點。「婚姻禁令」(禁止已婚女性工作的政策)被廢除,兼職工作增加,家務勞動技術革新,以及更高的教育水平,都促使女性從臨時工轉變為經濟體系的長期參與者。

類似的趨勢也發生在少數族裔群體,他們逐漸獲得更多經濟機會。這些勞動力擴張有效地提升了美國的生產能力,支撐了數十年的經濟增長。

冷戰勝利與全球化浪潮

冷戰塑造了二戰後美國的政治與經濟角色。到 1989 年,美國已與 50 個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並在全球 117 個國家駐紮 150 萬軍隊。這不僅僅是為了軍事安全,更是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美國的經濟影響力。

1991 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進入一個被許多人視為單極世界的時代。這不僅是意識形態的勝利,更是全球市場的開放,美國得以主導全球貿易格局。

20 世紀 90 年代至 21 世紀初,美國企業大舉擴展至新興市場。這並非自然演變,而是長期政策選擇的結果。例如,在冷戰時期 CIA 介入的國家,美國的進口量顯著增加,尤其是在美國並無明顯競爭優勢的行業。

西方資本主義戰勝東方共產主義並非僅靠軍事或意識形態優勢。西方自由民主體系更具適應性,在 1973 年石油危機之後仍能有效調整經濟結構。1979 年的「沃爾克衝擊」(Volcker Shock)重塑了美國的全球金融霸權,使全球資本市場成為美國在後工業時代增長的新引擎。

這些結構性轉變——二戰後崛起為超級大國、女性與少數族裔加入勞動力市場,以及冷戰勝利——共同推動了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資產超級牛市。然而,核心問題在於:這些轉變都是一次性事件,無法重複。你無法讓女性再次進入勞動力市場,你無法再次擊敗蘇聯。而現在,兩黨都在推動去全球化,我們正見證這場超長週期增長的最後支撐被抽離。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我喜歡 Tom,他就是我在 Crypto 圈的 TradFi 情緒指標。

然而,不幸的是,每個人都在祈禱市場能迴歸歷史常態。市場共識是:情況會變糟,然後央行會重新放水,我們就能繼續賺錢了……但現實是:這群人正走向屠宰場。

近一個世紀的牛市建立在一系列無法重複的事件之上(無法繼續牛市),甚至其中的一些因素正在逆轉。

· 女性不會再次大規模進入勞動力市場:實際上,隨著馬斯克和親生育派精英推動提高生育率,女性勞動參與率可能會回落。

· 少數族裔不會再次被大量吸納進勞動力市場:事實上,民主黨在移民政策上的立場幾乎與共和黨一樣強硬,這已成為跨黨派共識。

· 利率不會再次下降:實際上,每一位民選領導人都深知,通脹是他們連任的最大威脅。因此,各國政府會極力避免降息和重燃通脹。

· 我們不會進一步全球化:事實上,特朗普正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向推進。而且,我預計民主黨將在下次選舉中複製這一政策(別忘了,拜登的大部分政策都直接抄襲了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政策)。

· 我們不會再贏得另一場世界大戰:事實上,看起來我們甚至可能會輸掉下一場戰爭。不管怎樣,我不想去驗證這個猜想。

我的觀點很簡單:過去一個世紀推動股市上漲的所有全球宏觀趨勢,現在都在逆轉。你覺得市場會怎麼走?

哥布林小鎮(Goblin Town)

當一個帝國步入衰落,日子真的很難熬——可以問問日本。如果你在 1989 年 Nikkei 225 指數的歷史高點買入並持有至今,36 年過去了,你的回報大約是-5%。這就是典型的「買入持有,痛苦不已」。我認為我們正走在同樣的道路上。

更糟糕的是,你應該做好迎接資本管制和財政壓制政策的準備。市場不會上漲並不意味著政府會接受現實。當傳統貨幣政策失效,政府就會轉向更直接的金融控制手段。

即將到來的資本管制

金融壓制(Financial Repression)指的是讓儲蓄者獲得低於通脹水平的回報,以便銀行能向企業和政府提供廉價貸款,並減少債務償還壓力。這一策略在政府清算本幣債務方面尤為有效。1973 年,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最早用這個術語來批評新興市場國家抑制經濟增長的政策,但如今,這些策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發達經濟體,如美國。

這聽起來可能像個笑話,但你應該認真思考,為什麼門羅幣(Monero)的 K 線圖現在看起來如此完美。

隨著美國債務負擔突破 GDP 的 120%,通過傳統手段償還債務的可能性正日益減少。而金融壓制的「玩法手冊」已經開始被執行或測試,包括:

· 直接或間接限制政府債務和存款利率

· 政府控制金融機構,並設立競爭壁壘

· 高額準備金要求

· 創造封閉的國內債務市場,迫使機構購買政府債券

· 資本管制,限制資產跨境流動

這不是理論假設,而是現實案例。自 2010 年以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有超過 80% 的時間低於通脹率,這實際上是在強行將儲蓄者的財富轉移到借款人(包括政府)手中。

你的退休賬戶:政府的下一個目標

如果政府無法依靠印鈔來購買債券、壓低利率以避免債務危機,他們就會盯上你的退休賬戶。我完全可以想象一個未來:401(k) 等稅收優惠賬戶將被強制要求配置越來越多的「安全可靠」的政府債券。政府不需要再印錢,只需直接挪用系統中的現有資金。

這正是過去幾年我們看到的劇本:

· 凍結資產:2024 年 4 月,拜登簽署法律,授權政府沒收俄羅斯在美國的儲備資產,開創了政府可以隨時凍結外匯儲備的先例。未來,這種做法未必只針對地緣政治對手。

· 加拿大自由車隊抗議事件:政府在未經過法院審批的情況下凍結了約 280 個銀行賬戶。財政官員承認,這不僅是為了切斷資金流,還旨在「震懾」示威者,並確保他們「做出離開的決定」。當被問及賬戶被凍結如何影響無辜家庭時,政府的迴應是:「他們只需要離開。」

黃金沒收與監控

這並不奇怪,美國的歷史上充滿了類似的行動:

1933 年,羅斯福(FDR)發佈行政令 6102,強制要求公民上交黃金,否則面臨監禁。儘管執法力度有限,但最高法院支持政府的黃金沒收權。這並不是「自願購買計劃」,而是一場「強制財富徵用」,只不過包裝成了「公平市場價格」交易。

政府監控能力在 911 事件後迅速膨脹。《FISA 修正案》賦予 NSA 幾乎無限制的權力,監控美國公民的國際通訊。《愛國者法案》允許政府每天收集所有美國人的電話記錄。《第 215 條》甚至允許政府收集你的讀書記錄、學習資料、購買歷史、醫療記錄和個人財務信息,而且不需要任何合理懷疑。

問題不是「金融壓制會不會到來」,而是「它會有多嚴重」。隨著去全球化的經濟壓力加劇,政府對資本的控制只會變得更加直接和嚴厲。

黃金 & 比特幣

1970 年以來的黃金月線圖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 K 線圖。

基於排除法,最適合購買的金融資產已經顯而易見了——你需要一個與市場無歷史相關性、難以被政府沒收、且不受西方政府控制的資產。我能想到兩個,其中一個在過去 12 個月裡已經增加了 6 萬億美元的市值。這就是最明顯的牛市信號。

全球黃金儲備競賽

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家正在迅速增加黃金儲備,以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 中國:2025 年 1 月單月增持黃金 5 噸,連續三個月淨買入,總持有量達 2,285 噸。

· 俄羅斯:控制 2,335.85 噸黃金,成為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

· 印度:排名全球第八,持有 853.63 噸,並持續增持。

這不是隨意行為,而是戰略佈局。在七國集團凍結了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後,全球的中央銀行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一項針對 57 家中央銀行的調查顯示,96% 的受訪者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信譽視為繼續投資的動機。當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可以被一筆勾銷凍結時,存放在本國境內的實物黃金變得極具吸引力。

僅 2024 年,土耳其就增加了 74.79 噸黃金儲備,增幅達 13.85%。波蘭的黃金儲備增加了 89.54 噸,增幅接近 25%。即使是像烏茲別克斯坦這樣的小國,也在 2025 年 1 月增加了 8 噸黃金,使其黃金持有量達到 391 噸,佔其外匯儲備的 82%。這並非巧合,而是一種協調一致的舉措,旨在擺脫可能被武器化的金融體系。

各國政府對黃金最為放心,因為它們已經建立了將黃金用於儲備和貿易結算的體系。金磚國家中央銀行的黃金持有量合計佔全球中央銀行黃金持有量的 20% 以上。正如哈薩克斯坦中央銀行行長在 2025 年 1 月所言,他們正在向「黃金購買中的貨幣中立」過渡,目標是增加國際儲備並「保護經濟免受外部衝擊」。

比特幣

這場黃金主導的時代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但最終,它的侷限性將顯現。許多中小國家沒有足夠的銀行體系和海軍來管理黃金的全球物流,這些國家可能成為最早採用比特幣替代黃金的群體。

· 薩爾瓦多:2021 年成為第一個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到 2025 年,其比特幣儲備已增長至超過 5.5 億美元。

· 不丹:利用水力發電挖礦,比特幣儲備已超過 10 億美元,佔該國 GDP 的三分之一。

隨著世界變得更加混亂,各國不太可能將黃金託管給盟友。被沒收的風險太大,委內瑞拉從英格蘭銀行收回黃金的失敗嘗試就是明證。對於較小的國家來說,比特幣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它無需實體金庫即可存儲,無需船隻即可轉移,也無需軍隊即可保護。

這一過渡時期將推動我們進入比特幣採用的下一個階段,但你必須保持耐心。世界不會一夜之間改變,貨幣體系也是如此。到 2025 年,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一轉變的開端,阿根廷、尼日利亞和越南等國家的比特幣採用率不斷增長,因為民眾尋求保護以抵禦通貨膨脹和金融不穩定。

前進的道路很明確:首先是黃金,然後是比特幣。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在日益數字化和碎片化的世界中實物黃金的侷限性,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提議變得更加引人注目。問題不在於這種轉變是否會發生,而在於何時發生——以及哪些國家將引領潮流。

100 萬美元的比特幣即將到來,但你必須保持耐心。做好準備,先迎接一場嚴峻的熊市。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BlockBeats],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mikeykremer,Messari 研究員],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儘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複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宏觀週期到頂,你準備好迎接長達十年的熊市了嗎?

中級3/19/2025, 3:25:28 AM
本文深度解析 1939 - 2024 年超級牛市結構性成因,揭曉黃金儲備競賽與比特幣百萬美元潛力的底層邏輯。

編者按:作者回顧了從 1939 年二戰爆發到 2024 年特朗普再次當選期間,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經歷了一場由二戰後崛起為超級大國、女性與少數族裔加入勞動力市場及冷戰勝利等一次性事件推動的超級牛市,但作者認為這一盛宴已因去全球化趨勢、勞動力擴張不可重複及利率難以再降等因素而終結;未來將面臨金融資產清算、資本管制和財政壓制,傳統市場難以重現輝煌,而黃金和比特幣作為難以被政府控制的非傳統資產將成為避險選擇,尤其是比特幣可能因其數字化優勢在中小國家中崛起,最終或達百萬美元市值,但需先經歷熊市考驗。

以下為原文內容(為便於閱讀理解,原內容有所整編):

TL;DR

· 全球化已終結,你的金融資產已被清算。

· 非傳統資產是你的救贖。

· 比特幣可能將達到百萬美元。

從二戰爆發(1939 年)到特朗普的第二次選舉勝利(2024 年),我們經歷了一場空前的超級牛市。這場持續的上漲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被動投資者,他們習慣性地認為「市場永遠不會出問題」「市場只會漲」。然而,我認為這場盛宴已經結束,很多人即將迎來清算。

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1939 年至 2024 年的這場超級牛市並非偶然,而是由於一系列結構性變革徹底重塑了全球經濟,而美國始終站在中心位置。

二戰後崛起為全球超級大國

二戰將美國從一箇中等強國推向「自由世界」的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到 1945 年,美國製造了全球超過一半的工業產品,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出口,並掌握了全球約三分之二的黃金儲備。這種經濟霸權為接下來的數十年增長奠定了基礎。

與一戰後美國的孤立主義不同,二戰後的美國積極擁抱全球領導者角色,推動聯合國成立,並實施「馬歇爾計劃」,向西歐注入超過 130 億美元。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援助——通過投資戰後國家的重建,美國為本國產品創造了新市場,同時確立了自己在文化和經濟上的主導地位。

勞動力擴張:女性與少數族裔的加入

二戰期間,大約 670 萬名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使女性勞動參與率在短短几年內增長近 50%。雖然戰後許多女性離開了工作崗位,但這次大規模動員永久改變了社會對女性就業的看法。

到 1950 年,已婚女性的大規模就業趨勢愈發明顯,大多數年齡段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增長了前所未有的 10 個百分點。這不僅僅是戰時的特例,而是美國經濟模式發生根本轉變的起點。「婚姻禁令」(禁止已婚女性工作的政策)被廢除,兼職工作增加,家務勞動技術革新,以及更高的教育水平,都促使女性從臨時工轉變為經濟體系的長期參與者。

類似的趨勢也發生在少數族裔群體,他們逐漸獲得更多經濟機會。這些勞動力擴張有效地提升了美國的生產能力,支撐了數十年的經濟增長。

冷戰勝利與全球化浪潮

冷戰塑造了二戰後美國的政治與經濟角色。到 1989 年,美國已與 50 個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並在全球 117 個國家駐紮 150 萬軍隊。這不僅僅是為了軍事安全,更是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美國的經濟影響力。

1991 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進入一個被許多人視為單極世界的時代。這不僅是意識形態的勝利,更是全球市場的開放,美國得以主導全球貿易格局。

20 世紀 90 年代至 21 世紀初,美國企業大舉擴展至新興市場。這並非自然演變,而是長期政策選擇的結果。例如,在冷戰時期 CIA 介入的國家,美國的進口量顯著增加,尤其是在美國並無明顯競爭優勢的行業。

西方資本主義戰勝東方共產主義並非僅靠軍事或意識形態優勢。西方自由民主體系更具適應性,在 1973 年石油危機之後仍能有效調整經濟結構。1979 年的「沃爾克衝擊」(Volcker Shock)重塑了美國的全球金融霸權,使全球資本市場成為美國在後工業時代增長的新引擎。

這些結構性轉變——二戰後崛起為超級大國、女性與少數族裔加入勞動力市場,以及冷戰勝利——共同推動了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資產超級牛市。然而,核心問題在於:這些轉變都是一次性事件,無法重複。你無法讓女性再次進入勞動力市場,你無法再次擊敗蘇聯。而現在,兩黨都在推動去全球化,我們正見證這場超長週期增長的最後支撐被抽離。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我喜歡 Tom,他就是我在 Crypto 圈的 TradFi 情緒指標。

然而,不幸的是,每個人都在祈禱市場能迴歸歷史常態。市場共識是:情況會變糟,然後央行會重新放水,我們就能繼續賺錢了……但現實是:這群人正走向屠宰場。

近一個世紀的牛市建立在一系列無法重複的事件之上(無法繼續牛市),甚至其中的一些因素正在逆轉。

· 女性不會再次大規模進入勞動力市場:實際上,隨著馬斯克和親生育派精英推動提高生育率,女性勞動參與率可能會回落。

· 少數族裔不會再次被大量吸納進勞動力市場:事實上,民主黨在移民政策上的立場幾乎與共和黨一樣強硬,這已成為跨黨派共識。

· 利率不會再次下降:實際上,每一位民選領導人都深知,通脹是他們連任的最大威脅。因此,各國政府會極力避免降息和重燃通脹。

· 我們不會進一步全球化:事實上,特朗普正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向推進。而且,我預計民主黨將在下次選舉中複製這一政策(別忘了,拜登的大部分政策都直接抄襲了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政策)。

· 我們不會再贏得另一場世界大戰:事實上,看起來我們甚至可能會輸掉下一場戰爭。不管怎樣,我不想去驗證這個猜想。

我的觀點很簡單:過去一個世紀推動股市上漲的所有全球宏觀趨勢,現在都在逆轉。你覺得市場會怎麼走?

哥布林小鎮(Goblin Town)

當一個帝國步入衰落,日子真的很難熬——可以問問日本。如果你在 1989 年 Nikkei 225 指數的歷史高點買入並持有至今,36 年過去了,你的回報大約是-5%。這就是典型的「買入持有,痛苦不已」。我認為我們正走在同樣的道路上。

更糟糕的是,你應該做好迎接資本管制和財政壓制政策的準備。市場不會上漲並不意味著政府會接受現實。當傳統貨幣政策失效,政府就會轉向更直接的金融控制手段。

即將到來的資本管制

金融壓制(Financial Repression)指的是讓儲蓄者獲得低於通脹水平的回報,以便銀行能向企業和政府提供廉價貸款,並減少債務償還壓力。這一策略在政府清算本幣債務方面尤為有效。1973 年,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最早用這個術語來批評新興市場國家抑制經濟增長的政策,但如今,這些策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發達經濟體,如美國。

這聽起來可能像個笑話,但你應該認真思考,為什麼門羅幣(Monero)的 K 線圖現在看起來如此完美。

隨著美國債務負擔突破 GDP 的 120%,通過傳統手段償還債務的可能性正日益減少。而金融壓制的「玩法手冊」已經開始被執行或測試,包括:

· 直接或間接限制政府債務和存款利率

· 政府控制金融機構,並設立競爭壁壘

· 高額準備金要求

· 創造封閉的國內債務市場,迫使機構購買政府債券

· 資本管制,限制資產跨境流動

這不是理論假設,而是現實案例。自 2010 年以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有超過 80% 的時間低於通脹率,這實際上是在強行將儲蓄者的財富轉移到借款人(包括政府)手中。

你的退休賬戶:政府的下一個目標

如果政府無法依靠印鈔來購買債券、壓低利率以避免債務危機,他們就會盯上你的退休賬戶。我完全可以想象一個未來:401(k) 等稅收優惠賬戶將被強制要求配置越來越多的「安全可靠」的政府債券。政府不需要再印錢,只需直接挪用系統中的現有資金。

這正是過去幾年我們看到的劇本:

· 凍結資產:2024 年 4 月,拜登簽署法律,授權政府沒收俄羅斯在美國的儲備資產,開創了政府可以隨時凍結外匯儲備的先例。未來,這種做法未必只針對地緣政治對手。

· 加拿大自由車隊抗議事件:政府在未經過法院審批的情況下凍結了約 280 個銀行賬戶。財政官員承認,這不僅是為了切斷資金流,還旨在「震懾」示威者,並確保他們「做出離開的決定」。當被問及賬戶被凍結如何影響無辜家庭時,政府的迴應是:「他們只需要離開。」

黃金沒收與監控

這並不奇怪,美國的歷史上充滿了類似的行動:

1933 年,羅斯福(FDR)發佈行政令 6102,強制要求公民上交黃金,否則面臨監禁。儘管執法力度有限,但最高法院支持政府的黃金沒收權。這並不是「自願購買計劃」,而是一場「強制財富徵用」,只不過包裝成了「公平市場價格」交易。

政府監控能力在 911 事件後迅速膨脹。《FISA 修正案》賦予 NSA 幾乎無限制的權力,監控美國公民的國際通訊。《愛國者法案》允許政府每天收集所有美國人的電話記錄。《第 215 條》甚至允許政府收集你的讀書記錄、學習資料、購買歷史、醫療記錄和個人財務信息,而且不需要任何合理懷疑。

問題不是「金融壓制會不會到來」,而是「它會有多嚴重」。隨著去全球化的經濟壓力加劇,政府對資本的控制只會變得更加直接和嚴厲。

黃金 & 比特幣

1970 年以來的黃金月線圖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 K 線圖。

基於排除法,最適合購買的金融資產已經顯而易見了——你需要一個與市場無歷史相關性、難以被政府沒收、且不受西方政府控制的資產。我能想到兩個,其中一個在過去 12 個月裡已經增加了 6 萬億美元的市值。這就是最明顯的牛市信號。

全球黃金儲備競賽

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家正在迅速增加黃金儲備,以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 中國:2025 年 1 月單月增持黃金 5 噸,連續三個月淨買入,總持有量達 2,285 噸。

· 俄羅斯:控制 2,335.85 噸黃金,成為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

· 印度:排名全球第八,持有 853.63 噸,並持續增持。

這不是隨意行為,而是戰略佈局。在七國集團凍結了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後,全球的中央銀行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一項針對 57 家中央銀行的調查顯示,96% 的受訪者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信譽視為繼續投資的動機。當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可以被一筆勾銷凍結時,存放在本國境內的實物黃金變得極具吸引力。

僅 2024 年,土耳其就增加了 74.79 噸黃金儲備,增幅達 13.85%。波蘭的黃金儲備增加了 89.54 噸,增幅接近 25%。即使是像烏茲別克斯坦這樣的小國,也在 2025 年 1 月增加了 8 噸黃金,使其黃金持有量達到 391 噸,佔其外匯儲備的 82%。這並非巧合,而是一種協調一致的舉措,旨在擺脫可能被武器化的金融體系。

各國政府對黃金最為放心,因為它們已經建立了將黃金用於儲備和貿易結算的體系。金磚國家中央銀行的黃金持有量合計佔全球中央銀行黃金持有量的 20% 以上。正如哈薩克斯坦中央銀行行長在 2025 年 1 月所言,他們正在向「黃金購買中的貨幣中立」過渡,目標是增加國際儲備並「保護經濟免受外部衝擊」。

比特幣

這場黃金主導的時代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但最終,它的侷限性將顯現。許多中小國家沒有足夠的銀行體系和海軍來管理黃金的全球物流,這些國家可能成為最早採用比特幣替代黃金的群體。

· 薩爾瓦多:2021 年成為第一個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到 2025 年,其比特幣儲備已增長至超過 5.5 億美元。

· 不丹:利用水力發電挖礦,比特幣儲備已超過 10 億美元,佔該國 GDP 的三分之一。

隨著世界變得更加混亂,各國不太可能將黃金託管給盟友。被沒收的風險太大,委內瑞拉從英格蘭銀行收回黃金的失敗嘗試就是明證。對於較小的國家來說,比特幣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它無需實體金庫即可存儲,無需船隻即可轉移,也無需軍隊即可保護。

這一過渡時期將推動我們進入比特幣採用的下一個階段,但你必須保持耐心。世界不會一夜之間改變,貨幣體系也是如此。到 2025 年,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一轉變的開端,阿根廷、尼日利亞和越南等國家的比特幣採用率不斷增長,因為民眾尋求保護以抵禦通貨膨脹和金融不穩定。

前進的道路很明確:首先是黃金,然後是比特幣。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在日益數字化和碎片化的世界中實物黃金的侷限性,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提議變得更加引人注目。問題不在於這種轉變是否會發生,而在於何時發生——以及哪些國家將引領潮流。

100 萬美元的比特幣即將到來,但你必須保持耐心。做好準備,先迎接一場嚴峻的熊市。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BlockBeats],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mikeykremer,Messari 研究員],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儘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複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