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牛市主要由流动性驱动,但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流动性。
美联储持续收紧政策,财政刺激效应逐渐减弱,风险资产却持续攀升。原因在于 AI 带来的资本利得和资本开支自经济高层向下渗透,同时加密货币国库公司(TCo)创造了全新传导机制,将股市繁荣的情绪以反身机制转化为链上买盘。
这种正反馈飞轮可以跨越季节性疲软和宏观噪音,一直运行至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的资本开支拐点或 ETF 需求减缓为止。
图片来源:https://x.com/lanamour69/status/1957087662105415896
核心观点摘要
- 流动性来源转变:资金已不再来源于美联储或财政部门,而是由 AI 超级巨头的股权增值和资本开支推动。NVDA、MSFT 等公司带来的财富效应及 1000 亿美元级别的资本开支浪潮,正通过劳动力、供应链,关键是渗透到散户投资组合,将风险偏好延展至加密市场。
- 加密市场新一代大买家:TCo(如 MicroStrategy 型 BTC 国库和以 BitMine 为代表的 ETH 国库)打通了公共股本与现货代币之间的桥梁,成为上一轮周期所缺失的结构性买方。
- 宏观扰动当前可控:尽管通胀粘性风险(关税、工资、美元)和劳动力市场走弱逐步显现,但 AI 生产力提升与加密监管友好政策为风险溢价压制提供了强力后盾。
1)AI 引领的金字塔顶端变革
- 资本利得推动风险轮动:标普 500 估值高企(高前瞻市盈率),散户资金加大对亏损型科技、空头股票篮子和加密资产的配置。
- 资本开支等同于流动性注入:超级巨头史无前例的支出,实质上成为私营部门的流动性泵——资金流向供应商、员工和股东,又最终回流二级市场。
- 外溢效应:AI 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芯片、能源)短期拉动投资,长期带来生产率提升,财富效应立刻释放,生产率滞后兑现。
2)TCo 与 DAT 的反身机制
- 从“0 代”到主动择价的 TCo:早期 TCo(以 Saylor 为代表)提供价格支撑,新一代 ETH 国库则更善于主动寻价,既防守关键区间,又引导股权价值上行时实现突破。
- 反身飞轮循环:增发股权→购入 BTC/ETH 储备→代币价格上涨→TCo 股价升值→融资成本更低→循环加速——正反馈机制由此构建。
- 核心隐忧:防守区间间的流动性缺口。如遇 ETF/散户需求不足,突破失败,TCo 将收缩支出,价格也会快速回撤。
3)政策与资金面顺风
- 加密监管宽松、监管态度转暖,让传统金融资本得以顺利进场。
- 关税“解决方案”表象繁荣:企业面对中/墨/加拿大/USMCA、豁免与相关司法走向依然无从把握,不确定性促使企业资本开支保守,金融资产需求反而上升。
以太坊现状分析及“翻盘”逻辑
- 国库需求叠加 ETF 净流入,为 ETH 在多年落后于 L2 后带来关键转折。
- “杯型理论”视角:主动择价的 ETH 国库在 3000 美元、3300~3500 美元至 4000 美元区间连续防守,ETF 资金承接区间间隙。若约 270 亿美元排队买盘陆续兑现,行情有望持续,否则流动性断层风险加大。
- 个人观点:ETH 的核心买家结构已与过去周期彻底不同,已不再是“散户对矿工”,而是 ETF 与 TCo 对抗流动性空档。
图片来源:https://x.com/lazyvillager1/status/1956414334558478348
宏观忧虑之墙及市场跨越原因
通胀动态
- 产业链压力逼近:销售价格指数已连升三月,创 2022 年 8 月以来新高,显示商品类价格压力、关税转嫁、美元走软和工资刚性仍在加剧。
- 结论归纳:隐含 4% 左右的通胀率虽非系统危机,但加大降息难度。只要劳动市场未明显恶化,联储可容忍一定规模的“良性”通胀。
就业指标
- 青年就业不足率激增(近三月均值约 17%),成为景气周期初期的预警信号。青年就业恶化一旦扩展至主力群体,风险将显现。
增长、债务与 AI 驱动力
- AI 对财政的正向对冲:如果全要素生产率每年提升 50 个基点(AI 模式),2055 年公共债务占 GDP 比重将降至约 113%(当前基线为 156%),人均实际 GDP 将较基线高 17%。AI 是唯一足以重塑债务曲线的真实增长杠杆。
- 但兑现存在延迟:1980 年代 IT 投资—90 年代后期生产率跃升的经验表明,创新转化为效率需时,市场正在提前计价预期改进。
关税与政策不确定性
- 政策迷雾带来估值风险:关税率未定、协议(欧盟/日本)模糊、豁免变化频繁及诉讼进程均导致成本展望难以把握,使财务主管大幅增持金融资产,相对减少长期固定资产布局,支撑资产但推高中期通胀风险。
多空对决得分卡
空头要素
- TGA 资金流失与缩表持续抑制流动性。
- 9 月前季节波动偏弱。
- 就业数据初现松动,通胀风险(关税/工资)再度高企。
多头配置理由
- AI 资本开支和财富效应构成主流流动性来源。
- 加密政策转向打开传统金融流动性闸门。
- TCo 与 ETF 结构造就持续结构性买盘。
- 2026 年联储偏鸽派构成可信前瞻利好预期。
整体观点:只要 AI→散户→TCo→现货链条完整贯通,维持积极看法。
逆转逻辑
- 超大科技资本开支减缓:AI 基础设施订单大幅萎缩。
- ETF 需求停滞:持续资金退出或二级 ETF 推广失败。
- TCo 股权融资受阻:二级定价下调、ATM 失败或净值溢价转折。
- 就业市场断裂:青年不振蔓延至核心就业人群。
- 关税冲击 CPI:商品通胀促使联储被动转向。
周期配置建议(非投资建议)
- 主线资产:优质 AI 复合企业,聚焦“卖铲人”(算力、能源、网络)。
- 加密仓位:BTC 作为贝塔资产,ETH 构建正反馈飞轮。尊重主要防守区,警惕区间流动性缺口。
- 风险管理:围绕 ETF 资金流、TCo 发行节奏和超级巨头指引动态灵活调整。底部加仓,追涨缺乏跟进时逐步收缩。
结语
本周期不同于 2021 年。
它本质上由 AI 股权增值与资本开支衍生的私营部门流动性驱动,经新型公司结构引导流向加密市场,并获得 ETF 背书。
飞轮效应非常真实,将持续至金字塔顶端(超级巨头)出现明显转折。
在此之前,市场阻力最小的路径仍是向上。👇🧵
宏观脉搏快报 2025 年 8 月 16 日,涵盖议题:
1️⃣ 本周宏观事件
2️⃣ 比特币热度指标
3️⃣ 市场全景
4️⃣ 关键经济数据
5️⃣ 中国观察
1️⃣ 本周宏观大事
上周总结
下周前瞻
2️⃣ 比特币热度跟踪
3️⃣ 市场全景
- 通胀数据与比特币反应:7 月 CPI 为 2.7%,符合预期,市场获得初步喘息,比特币创出新高,突破 12.4 万美元。与此同时,PPI 激增 0.9%(为三年来新高)提醒市场生产端成本依然顽固。消费端降温与生产端上行的博弈,突显 BTC 对宏观信号的高度敏感性。
- 以太坊 ETF 迎来机构突破:美国现货 ETH ETF 单日净流入超 1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BlackRock、Fidelity 领衔)。累计流入突破 108 亿美元,ETH 加速成为机构资产标的——流动质押监管明晰加快了这一进程。资金动能有望开启以太坊类似于比特币年初 ETF 驱动的独立增长周期。
- BitMine 国库战略升级:股本计划扩大到 245 亿美元,彰显对以太坊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持币量已超 115 万 ETH。不仅成为最大上市 ETH 国库,更深刻影响 ETH 市场供给新格局。企业国库日益左右以太坊流动性和治理,值得关注。
- Bullish IPO 彰显机构需求:Bullish 以 11 亿美元上市,并以发行价 143% 高开,突显机构对加密原生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Peter Thiel 与 ARK Invest 助阵,Bullish 正在打造传统市场与数字资产的高规格桥梁,表明大资金愿意为机构级平台买单。
- ALT5 Sigma 拓展另类国库:ALT5 以 15 亿美元完成 World Liberty 代币交易,Eric Trump 加入董事会,标志企业国库向比特币、以太坊之外寻求新资产。是分散风险抑或焦点分化尚难预判,但治理代币和创新型企业加密资产需求正加速涌现。
- Do Kwon 认罪判决确立典型:该案件不仅终结一场高调风波,更立下行业标杆。长期以来,加密创始人在监管灰区游走,如今面对 12 年刑期,市场已明确信号:加密领域操纵与欺诈将承受与传统金融等同的刑责。
4️⃣ 关键经济指标
生成式 AI 与美国经济
- 投资与生产率:2025 年上半年 IT 设备投资(以生成式 AI 基建为主)贡献实际 GDP 增长 59%。生成式 AI 推动支出与估值,但短期还未转化为广泛生产力提升。
- 投资结构变迁:传统业态(工厂、办公、零售)投资回落,数据仓储飙升,凸显生成式 AI 作用。关税不确定性拖慢了其他投资计划。
- 市场动态:生成式 AI 复刻互联网泡沫特征——推高股票泡沫,“七巨头”支撑标普 500 上行。若宏观环境逆转,科技资产变现抛售恐引发更广泛连锁调整。
- 能源压力:AI 数据中心预计 2030 年用电量或达日本水平,美国数据处理用电超过重工业。补贴减少叠加能源价格上涨,势必压缩居民收入并抑制消费。
- 生产率滞后:如历次技术浪潮,AI 红利兑现需经历深度融合和适应,生产力提振后出现行业赢家与落后者分化。
生成式 AI 及移民政策对美债影响
未来美债可持续性既取决于 AI 提升生产率的潜力,也依赖移民政策对劳动力总量的影响,两大变量方向相反、均具决定性。
- 基线对比生产率提升情形: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若不变,2055 年联邦债务将达 GDP 的 156%;若 AI 等推动生产率走强,债务占比或降至 113%,人均实际 GDP 将高 17%。高生产率带来收入增长、赤字收敛和杠杆下降三重效益。
- 债券市场传导:经济增速加快可推升资本需求与收益率,效率提升则抑制通胀,最终借贷成本走向存在不确定性。
- AI 生产力前景未知:历史经验(电脑、互联网)表明创新步入生产期往往滞后,生成式 AI 财政效益短期难以释放,或需十年以上周期。
- 移民政策的对冲力量:移民是美国劳动力增长关键,外籍劳工占比 19%。若收紧政策并大规模遣返(每日 3000 人),劳动力每年减少 100 万,工资和通胀上行,GDP 和税收增速下滑。
分岔路径:
生成式 AI 带动生产率繁荣 → 增速提升、杠杆下降。
- 移民受限引发劳动力短缺 → 增速下滑、通胀和赤字压力加大。
通胀加速的现象证据
尽管近期有新政发布,美国贸易政策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企业对供应链和投资决策保持谨慎。具体原因如下:
- 谈判未决:中、墨、加关税税率尚待最终敲定,美加墨协定重谈在即,不确定性将持续。
- 临时政策频出:多数关税为临时指定,协议未最终敲定,后续仍有空间重议或豁免。各方激烈游说争取特例。
- 承诺模糊:美欧、日协议主要为投资与能源采购目标,缺乏法律强制,分歧已现,未来争端难免。
- 法律挑战:关税合法性遭遇诉讼,政策可能被推翻,进一步提升不确定性。
- 豁免游说高涨:行业团体争取行业专项减免,当前关税结构大概率为临时过渡方案。
- 高于基线冲击:全球 60 多国面临高于 10% 的关税,出口、就业受损,引发新一轮谈判(如爱尔兰、台湾、莱索托)。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 [arndxt_xo]。版权归原作者 [arndxt_xo] 所有。如有疑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 免责申明:本文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本文其他语言版本均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未经授权,禁止抄袭、转载及剽窃译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