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kStream Capital:Particle 背后的 4 次战略升级

中级4/3/2025, 3:57:58 AM
文章详细介绍 Particle Network 的通用账户系统,如何通过统一账户和流动性管理,为用户(使用者)提供无缝的跨链体验,并且分析 Particle 团队的商业闭环能力,以及其在区块链领域的未来潜力。

Particle Network 是支持链抽象的 Layer-1 区块链,无缝统一了 Web3 中的用户和流动性。其核心是通用账户,为用户提供跨所有链的单一账户和统一余额。这些账户由 Particle Network 协调和保护,确保整个 Web3 生态系统的顺畅体验。通过统一所有链,Particle 将使数十亿用户能够无缝加入并与每条链上的 dApp 交互,从而作为大规模采用的基础并在统一开放网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 ArkStream 战略投资项目之一,Particle 于昨日首发币安,而这背后,是一段关于四次战略升级的故事。

2022年:MPC WaaS 起家

2022年和Pengyu在新加坡相遇,那时的Particle Network正在以 MPC 和 TSS 为核心,提供 Wallet-as-a-Service(WaaS)开发工具,对标 Multicoin 领投的 web3auth 和估值达5亿美元的 Magic Link 。

我们被团队闭环与迭代的能力深深打动,于2022年底果断投资,并取得共识:在稳固MPC 基础之后,要从钱包和开发者工具转向infra or协议,捕获更多价值。

从2022年底到2023年中,Particle凭借卷王般的BD能力,接入了上百个Dapp,基本覆盖了亚洲大部分新时代Dapp,其中包括GameFi(Era7、Ultiverse、FunPlus)、DeFi(DODO、Izumi Finance)、Layer-2(zkSync Era、Linea、opBNB),花了半年时间就奠定了MPC WaaS领域的前三。

2023 年:迈向 Intent-Centric

2023年,Paradigm发布,强调了Intent-centric如何解决链间碎片化,用户体验(UX)复杂等用户与链交互的问题。Particle Network依赖 “供给侧”(MPC/TSS)的积累优势,推出了V2 产品——Intent Fusion Protocol,正式迈向Intent-Centric 领域,与 Anoma、UniswapX 和 DappOS 同场竞技。

Particle当时的打法是,同龙头项目换品牌和量,其中就包括Metamask开发的L2 Linea,和账户抽象的龙头Biconomy。这一年Particle也开始了国际化拓展,随着 Ethan Francis 天才少年加入做DevRel, Particle在英文世界逐渐崭露头角。2023年,我们再次追加投资,使 Particle 成为了 ArkStream Fund II 的前三大投资标的之一。

2024 年:链抽象 Layer1

2024年春天EthDenver前夕,我和pengyu有一天晚连着打了3个电话,探讨下一轮融资。达成的两个共识时 – 增强C端感知力,和定位基建化。

一周之后pengyu跟我私信说,我们决定pivot成“Chain Abstraction的Layer1”,这也太果断了!等再过一周我们在Denver的咖啡馆碰面时,这个叙事下的1.5亿美金轮次融资已经收到了诸多兴趣,很快就close了。5个月后,币安也参与了投资。

链抽象,就是使用区块链不需要知道操作链的细节(如切换网络,创建各网络钱包,跨链,Gas等)。通过统一账户、资产管理和跨链操作,用户体验能轻松媲美使用币安 —— 就算菜市场大妈,只需要知道交易代币ticker 或者 CA,就能在链上买任何币。

在这一领域,Particle 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不仅有3年的 AA/MPC 技术沉淀,还有数十条链、数百个 Dapp在过去两年内接入。这样,Particle 从一个开发工具,到协议,再到构建“全链币安”式的链抽象基础设施,构建了一条完整且充满说服力的发展路径。

2025年:UniversalX C端突破

C端影响力和协议收入是最后一城了。随着meme热潮兴起,链上交易工具迎来大爆发,Particle Network的C端产品也随之发布:UniversalX

链上交易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资产丢失)、多链交易以及交易功能(包括速度、K线、扫链监控、止盈止损等)。目前行业内的 GMGN、Photon、Banana Gun 在交易功能上各有建树,但前两者往往被人忽视。

非托管安全性

两个月前,我和 Pengyu 与麦里芝一起徒步时,他打趣道:“在这区块链的黑暗森林中,我只想做能安心睡觉的生意。”那时,dexx 刚宣布赔付,Bybit 还没被盗,但黑客攻击已成为所有交易所和 bot 心照不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UniversalX 通过 MPC 实现的非托管私钥托管方案,类似于多签,即使 Particle 或个人电脑被黑,也绝不会导致私钥丢失。

一键多链

去年底,Solana 上涌现出无数“金狗”;今年初,CZ 领衔的BSC 突飞猛进,Base 在virtuals带领下机会频出,紧接着 AC 领衔的 Sonic 与 Bera 的 Proof of Liquidity 也在悄然兴起。如果每条链都需要独立创建账户、存放资产、随时切换网络,那就像fomo的p小将,绝不可能重仓下注。UniversalX 的通用账户(AA)让你只需用 Google 或邮箱,就能一键开通所有链的账户,而其通用流动性则像一个超级智能的“交易机器人”,自动聚合各链流动性,在后台完成跨链交易,通常仅需3秒内成交。

我在UniversalX最早存了10000美金,先是买到了15m的$TST和200m的$Shell,然后又去sonic买了$shadow,中间亏了solana链的$libra,最近又买到了500k的$quq和3m的$bnbcard。

UniversalX 上线仅2个多月,便实现交易量破4亿美金,总交易数 150万,注册用户 3万。按这样的速度,仅需3个月便可追赶 GMGN。未来,UniversalX 将继续猛追短板交易功能,包括限价单、止盈止损、监控跟单及交易速度,从而在链上交易赛道上建立起真正的技术壁垒。

赢在商业闭环

这4年来,Particle 团队的成功,核心在于他们卓越的商业闭环能力。正如 Pengyu 所总结的,团队以用户的核心需求为出发点,将技术、产品、人才、竞争策略和商业模式如积木般有机拼接,打造出一个自给自足、相互强化的生态系统。从Universal 一经推出开始,这种闭环效应便已显现无疑。

Particle 的 CTO Peter Pan 与 Pengyu 均为清华校友,曾在上一家公司携手担任 Cofounder,打造过数千万用户的游戏平台。Pantao 除了出色的技术能力,难能可贵的是具备类似约基奇般的“球场视野”,对行业前沿和细节都洞若观火。

在执行商业闭环策略上,Particle 团队不仅充满激情,更精益求精。以 KOL 策略为例,我们投后主管 Chandler 跟我说,Particle 在我们众多 portfolio 中对 KOL 的甄选是最为严谨的——从上百个kol名单中逐一筛选,精准对接。

首发币安只是开始

2024年是crypto的重要分水岭,Web3 第一周期的估值体系(注意力经济,叙事和预期管理)已经落幕,而第二周期的领军企业必须务实,以产品、收入和商业模式来支撑估值。

UniversalX的定位是“链上全链币安”,ido,Lending,future trading,stable coin生息,币安的所有功能重做一遍链全链defi版。$Parti 作为 Layer1 的 Gas+lp token,未来能走出协议收入+utility的代币经济学。首发币安只是开始,团队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链抽象承载的是链上日活从30万到300万的蓝海市场,let party be joined。

HTTP 协议在 90 年代的出现,将FTP、Telnet 等繁琐的命令行操作抽象成一个简单的地址,只需输入 http://google.com 即可轻松上网。这一创新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使互联网迅速普及——从90年代仅有几百万用户,到今天全球数十亿用户。

引用CZ刚发的推“十年的科技趋势比明天的价格更容易预测。 大多数人看不清显而易见的未来,也缺乏耐心。”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ArkStream Capital],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ArkStream_Ye Su],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ArkStream Capital:Particle 背后的 4 次战略升级

中级4/3/2025, 3:57:58 AM
文章详细介绍 Particle Network 的通用账户系统,如何通过统一账户和流动性管理,为用户(使用者)提供无缝的跨链体验,并且分析 Particle 团队的商业闭环能力,以及其在区块链领域的未来潜力。

Particle Network 是支持链抽象的 Layer-1 区块链,无缝统一了 Web3 中的用户和流动性。其核心是通用账户,为用户提供跨所有链的单一账户和统一余额。这些账户由 Particle Network 协调和保护,确保整个 Web3 生态系统的顺畅体验。通过统一所有链,Particle 将使数十亿用户能够无缝加入并与每条链上的 dApp 交互,从而作为大规模采用的基础并在统一开放网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 ArkStream 战略投资项目之一,Particle 于昨日首发币安,而这背后,是一段关于四次战略升级的故事。

2022年:MPC WaaS 起家

2022年和Pengyu在新加坡相遇,那时的Particle Network正在以 MPC 和 TSS 为核心,提供 Wallet-as-a-Service(WaaS)开发工具,对标 Multicoin 领投的 web3auth 和估值达5亿美元的 Magic Link 。

我们被团队闭环与迭代的能力深深打动,于2022年底果断投资,并取得共识:在稳固MPC 基础之后,要从钱包和开发者工具转向infra or协议,捕获更多价值。

从2022年底到2023年中,Particle凭借卷王般的BD能力,接入了上百个Dapp,基本覆盖了亚洲大部分新时代Dapp,其中包括GameFi(Era7、Ultiverse、FunPlus)、DeFi(DODO、Izumi Finance)、Layer-2(zkSync Era、Linea、opBNB),花了半年时间就奠定了MPC WaaS领域的前三。

2023 年:迈向 Intent-Centric

2023年,Paradigm发布,强调了Intent-centric如何解决链间碎片化,用户体验(UX)复杂等用户与链交互的问题。Particle Network依赖 “供给侧”(MPC/TSS)的积累优势,推出了V2 产品——Intent Fusion Protocol,正式迈向Intent-Centric 领域,与 Anoma、UniswapX 和 DappOS 同场竞技。

Particle当时的打法是,同龙头项目换品牌和量,其中就包括Metamask开发的L2 Linea,和账户抽象的龙头Biconomy。这一年Particle也开始了国际化拓展,随着 Ethan Francis 天才少年加入做DevRel, Particle在英文世界逐渐崭露头角。2023年,我们再次追加投资,使 Particle 成为了 ArkStream Fund II 的前三大投资标的之一。

2024 年:链抽象 Layer1

2024年春天EthDenver前夕,我和pengyu有一天晚连着打了3个电话,探讨下一轮融资。达成的两个共识时 – 增强C端感知力,和定位基建化。

一周之后pengyu跟我私信说,我们决定pivot成“Chain Abstraction的Layer1”,这也太果断了!等再过一周我们在Denver的咖啡馆碰面时,这个叙事下的1.5亿美金轮次融资已经收到了诸多兴趣,很快就close了。5个月后,币安也参与了投资。

链抽象,就是使用区块链不需要知道操作链的细节(如切换网络,创建各网络钱包,跨链,Gas等)。通过统一账户、资产管理和跨链操作,用户体验能轻松媲美使用币安 —— 就算菜市场大妈,只需要知道交易代币ticker 或者 CA,就能在链上买任何币。

在这一领域,Particle 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不仅有3年的 AA/MPC 技术沉淀,还有数十条链、数百个 Dapp在过去两年内接入。这样,Particle 从一个开发工具,到协议,再到构建“全链币安”式的链抽象基础设施,构建了一条完整且充满说服力的发展路径。

2025年:UniversalX C端突破

C端影响力和协议收入是最后一城了。随着meme热潮兴起,链上交易工具迎来大爆发,Particle Network的C端产品也随之发布:UniversalX

链上交易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资产丢失)、多链交易以及交易功能(包括速度、K线、扫链监控、止盈止损等)。目前行业内的 GMGN、Photon、Banana Gun 在交易功能上各有建树,但前两者往往被人忽视。

非托管安全性

两个月前,我和 Pengyu 与麦里芝一起徒步时,他打趣道:“在这区块链的黑暗森林中,我只想做能安心睡觉的生意。”那时,dexx 刚宣布赔付,Bybit 还没被盗,但黑客攻击已成为所有交易所和 bot 心照不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UniversalX 通过 MPC 实现的非托管私钥托管方案,类似于多签,即使 Particle 或个人电脑被黑,也绝不会导致私钥丢失。

一键多链

去年底,Solana 上涌现出无数“金狗”;今年初,CZ 领衔的BSC 突飞猛进,Base 在virtuals带领下机会频出,紧接着 AC 领衔的 Sonic 与 Bera 的 Proof of Liquidity 也在悄然兴起。如果每条链都需要独立创建账户、存放资产、随时切换网络,那就像fomo的p小将,绝不可能重仓下注。UniversalX 的通用账户(AA)让你只需用 Google 或邮箱,就能一键开通所有链的账户,而其通用流动性则像一个超级智能的“交易机器人”,自动聚合各链流动性,在后台完成跨链交易,通常仅需3秒内成交。

我在UniversalX最早存了10000美金,先是买到了15m的$TST和200m的$Shell,然后又去sonic买了$shadow,中间亏了solana链的$libra,最近又买到了500k的$quq和3m的$bnbcard。

UniversalX 上线仅2个多月,便实现交易量破4亿美金,总交易数 150万,注册用户 3万。按这样的速度,仅需3个月便可追赶 GMGN。未来,UniversalX 将继续猛追短板交易功能,包括限价单、止盈止损、监控跟单及交易速度,从而在链上交易赛道上建立起真正的技术壁垒。

赢在商业闭环

这4年来,Particle 团队的成功,核心在于他们卓越的商业闭环能力。正如 Pengyu 所总结的,团队以用户的核心需求为出发点,将技术、产品、人才、竞争策略和商业模式如积木般有机拼接,打造出一个自给自足、相互强化的生态系统。从Universal 一经推出开始,这种闭环效应便已显现无疑。

Particle 的 CTO Peter Pan 与 Pengyu 均为清华校友,曾在上一家公司携手担任 Cofounder,打造过数千万用户的游戏平台。Pantao 除了出色的技术能力,难能可贵的是具备类似约基奇般的“球场视野”,对行业前沿和细节都洞若观火。

在执行商业闭环策略上,Particle 团队不仅充满激情,更精益求精。以 KOL 策略为例,我们投后主管 Chandler 跟我说,Particle 在我们众多 portfolio 中对 KOL 的甄选是最为严谨的——从上百个kol名单中逐一筛选,精准对接。

首发币安只是开始

2024年是crypto的重要分水岭,Web3 第一周期的估值体系(注意力经济,叙事和预期管理)已经落幕,而第二周期的领军企业必须务实,以产品、收入和商业模式来支撑估值。

UniversalX的定位是“链上全链币安”,ido,Lending,future trading,stable coin生息,币安的所有功能重做一遍链全链defi版。$Parti 作为 Layer1 的 Gas+lp token,未来能走出协议收入+utility的代币经济学。首发币安只是开始,团队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链抽象承载的是链上日活从30万到300万的蓝海市场,let party be joined。

HTTP 协议在 90 年代的出现,将FTP、Telnet 等繁琐的命令行操作抽象成一个简单的地址,只需输入 http://google.com 即可轻松上网。这一创新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使互联网迅速普及——从90年代仅有几百万用户,到今天全球数十亿用户。

引用CZ刚发的推“十年的科技趋势比明天的价格更容易预测。 大多数人看不清显而易见的未来,也缺乏耐心。”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ArkStream Capital],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ArkStream_Ye Su],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