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加密市场假新闻进化史:从Vitalik之死到监管账号被黑
加密市场的「狼来了」循环:假新闻如何影响市场
加密市场有一个反复上演的荒诞剧情。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一则影响力巨大的假新闻,引发市场波动。虽然老手们对某些常见谣言已经麻木,但新的假消息仍然能撼动市场。当足够多的人相信某个消息会影响价格时,它就真的会影响价格。
回顾加密市场发展史,那些重量级的假新闻确实曾实实在在地影响过加密资产的走向。在一条假新闻的背后,甚至能看到一条隐秘的信息传播链。
加密假新闻编年史:从业余到专业,关键事件盘点
2017:Vitalik之死,区块链世界的第一个谎言
2017年6月26日是加密货币假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当天下午,某知名论坛上出现了一条消息:"Vitalik Buterin在车祸中死亡。"这条粗糙的谣言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引发了加密货币历史上第一次由假新闻导致的市场崩溃。ETH在6小时内从317美元跌至216美元,跌幅近32%。
谣言传播约10小时后,Vitalik本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手持当天以太坊区块编号和哈希值的照片进行辟谣,用区块链本身证明自己还活着。
这一事件揭示了早期加密世界的一个残酷真相: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市场中,一条匿名帖子的破坏力可能堪比官方公告。
2018:高盛乌龙,华尔街放弃比特币
2018年9月5日,某知名商业网站发布了一篇报道,标题为"高盛搁置加密货币交易台计划"。这一消息被视为加密货币被主流金融机构放弃的信号。
然而第二天,高盛CFO Martin Chavez在一场技术大会上澄清:这是假新闻。但澄清来得太晚。在那个恐慌的24小时里,大量投资者已经斩仓离场。据报道,加密货币总市值在一个小时内下降了120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当日下跌超过6%。
2021:某大型零售商与某加密货币假合作,新闻交易初见端倪
2021年9月13日,一则精心策划的假新闻震惊市场。某新闻稿发布服务商上出现了一份公告,声称一家全球知名零售商宣布与某加密货币达成重大合作伙伴关系。新闻稿制作精良,包含了所有专业新闻稿的要素。
这条假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剧烈反应。相关加密货币价格在短时间内涨幅超过30%。然而,零售商很快发布声明澄清:这是一条虚假消息,双方没有任何合作关系。
后续调查发现,在假新闻发布前48小时,市场上出现了异常的相关期权交易。操纵者通过精心布局,在这场骗局中获利数百万美元。
这起事件的可怕之处在于其专业程度。从注册相似域名、制作虚假新闻稿,到选择发布时机、利用官方账号背书,每一步都经过精密计算。这不像是早期的恶作剧,而是一个更有预谋、更有组织的犯罪,试图通过新闻交易来牟利。
2023:某加密媒体误报,抢流量大于查真相
2023年10月16日,某全球知名加密货币媒体在其官方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条"突发新闻",声称监管机构已批准某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比特币ETF。
市场反应剧烈,比特币价格在30分钟内从27,900美元飙升至30,000美元,涨幅超过7%。然而,很快有人开始质疑消息的真实性。
39分钟后,该媒体删除了原推文。根据后续调查,错误源于内部流程失控。这起事件引发了业内对加密媒体报道准确性的激烈讨论。
2024:监管机构社交账号被黑,监管者也成受害者
2024年1月,某监管机构官方社交账号发布虚假的比特币ETF批准消息。经调查,攻击者通过SIM卡交换攻击获得了账号控制权。比特币价格在假消息发布后短暂上涨,在辟谣后又迅速下跌。
几个月后,执法部门逮捕了嫌疑人。法庭文件显示,这是一起有预谋的金融犯罪,攻击者在发布假消息前已经建立了大量比特币多头仓位。
十年间,加密货币假新闻完成了从"无心之失"到"蓄意犯罪"的转变。技术门槛、资金规模、组织化程度都在升级,投资者可能躲过了某一次假新闻,但无法保证下一次不中招。
三人成虎,当真相被稀释
在加密市场,追踪一条假新闻的源头往往是徒劳的。大量的转发、算法的推荐和自媒体话语权的增加,使得一条资讯的起源变得模糊不清。
一个典型的加密假新闻传播路径可能是这样的:
当一条消息经过多层传播后,追溯源头变得几乎不可能。每一层传播都会添加新的"细节",引入新的解释,直到原始信息被完全稀释。
在加密市场,谣言可以不负责任地快速传播,辟谣却需要严谨的证据和逻辑。传播恐慌或独家消息可能带来交易机会,传播辟谣却没有直接收益。
每个参与者都在根据自己的利益理性行事,但所有这些"理性"选择叠加在一起,创造了一个集体非理性的结果。市场被假新闻一次次愚弄,但似乎没有人能够或愿意打破这个循环。
这或许就是"三人成虎"在加密时代的新含义:不是三个人说就会变成真的,而是当足够多的人相信它会影响市场时,它就真的影响了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真相本身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