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Web3 AI发展面临技术壁垒 边缘场景或成突破口
Web3 AI 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近期,随着英伟达股价的持续走高,多模态模型的进化似乎并未对 Web2 AI 领域造成混乱,反而进一步加深了技术壁垒。从语义对齐到视觉理解,从高维嵌入到特征融合,复杂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整合各种模态的表达方式,构建出一个愈发封闭的 AI 高地。
然而,这股热潮似乎与加密货币领域无甚关联。当前 Web3 AI 的尝试,尤其是近期 Agent 方向的探索,在方向上存在明显偏差。试图用去中心化结构拼装 Web2 式的多模态模块化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和思维的双重错位。
在当前模块耦合性极强、特征分布高度不稳定、算力需求日益集中的环境下,多模态模块化在 Web3 中难以立足。Web3 AI 的未来不在于简单模仿,而在于策略性迂回。从高维空间的语义对齐,到注意力机制中的信息瓶颈,再到异构算力下的特征对齐,Web3 AI 需要另辟蹊径。
Web3 AI 基于扁平化的多模态模型,在语义对齐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高维嵌入空间的缺失导致不同模态信息难以有效融合,影响了模型的整体性能。同时,低维度空间限制了注意力机制的精密设计,使得模型难以捕捉复杂的跨模态关联。
特征融合方面,Web3 AI 目前仍停留在简单的静态拼接阶段。缺乏统一的高维表示和动态融合策略,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多模态数据的潜在价值。
尽管 AI 行业的技术壁垒正在加深,但 Web3 AI 的机会或许在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应当从边缘场景小规模试水,在轻量化结构、易并行且可激励的任务中寻找突破口。例如 LoRA 微调、行为对齐的后训练任务、众包数据训练与标注、小型基础模型训练,以及边缘设备协同训练等领域可能存在机会。
然而,Web3 AI 项目需要保持灵活性,对不同场景快速调整,以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过于庞大和僵化的网络架构可能会限制项目的发展潜力。
总的来说,Web3 AI 的发展道路仍充满挑战,但通过战略性布局和持续创新,仍有望在特定领域找到突破口,为去中心化 AI 的未来开辟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