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沉迷幣圈合約的根源:不止是“暴富夢”,還有現實的無奈
圈子裏從不缺造富神話:“涼兮”在519做空狂賺兩千萬,即便後來境遇起伏,也成了標志性符號;留美高中生、做空Luna的女大學生、“比特皇”、從一萬做到五千萬的“馬得水”……這些名字和故事像磁石,吸引着無數人想復刻傳奇。
可真相是,合約玩家中能穩定盈利的不到千分之一。我也有過短期翻倍、百倍的經歷,但這對長期資產增值毫無意義。很多人總覺得“本金少,只能靠合約博一把”,卻不知這恰恰是虧損的開端。
更深層的原因,藏在現實的無奈裏:經濟不景氣、階層固化,普通人想擠入金融行業,常被高學歷門檻擋在門外;股市的復雜與限制,更是“懂的都懂”。於是,幣圈成了寄托——拿出一年收入,熊市買、牛市賣,運氣好一個週期賺10倍,就相當於打工十年。在幣圈待久了,甚至有人覺得“十倍不夠看,要百倍千倍才叫自由”,卻忘了一輪十倍已是難得的成績。
這市場之所以讓人覺得“好賺錢”,關鍵在兩點:波動率和資金量。
有大幾百萬本金的,做好資產配置就能穩賺;但來幣圈的,大多是想靠波動率翻身的普通人。比如拿兩萬塊布局山寨幣龍頭,虧最多虧兩萬,賺卻可能到十萬——高波動帶來的高盈虧比,正是吸引力所在,而且選對領域龍頭,歸零概率極低。
另一個關鍵是“對手盤太弱”。太多人急着發財、沉不住氣,這時沉着理性的人自然更容易勝出。比對手多一分冷靜、多一點耐心,或更快獲取消息、更有紀律性,就能在博弈中佔據優勢。反之,若只是被暴富故事吸引而來,最終只會成爲別人的“提款機”。
畢竟在其他行業,比別人強一點可能只多賺點工資;但在幣圈,這種“強一點”能讓別人的錢持續流入你的口袋,幫你積累第一桶金。
當然,財富自由從來不是易事,得從三個維度考量:原始本金、個人能力、時間。
- 本金1-3萬,一輪牛市運氣好賺50倍能到150萬,運氣差可能只賺5萬,往往需要兩輪牛市才有機會自由;
- 本金20-30萬,一輪下來可能從100萬到1500萬,這一檔次的人更容易實現目標。
也有厲害的交易員,靠成熟系統在牛熊都能盈利,靠波動慢慢積累。但無論哪種,若本金和能力都欠缺,就只能靠時間熬;若時間不等人,就得靠本金和能力補。
說到底,任何行業的財富自由都難,只是幣圈機會更多、波動更大——它像一個放大器,能讓“比別人強一點”的優勢,在短時間內爆發出驚人的能量。但別忘了,放大器的另一面,是風險的同比例放大。 #美联储终止新型活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