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關注加密貨幣與帳戶成長的時機

中級8/5/2025, 9:27:20 AM
美國政府發布了一份長達 166 頁的報告,題為《Strengthening America’s Leadership in Digital Financial Technology》,詳細說明加密產業的發展路徑與監管改革的整體藍圖。報告聚焦四大主軸:第一,建立統一的分類框架;第二,推動銀行與區塊鏈的深度整合;第三,加速穩定幣的應用進展;第四,強化對非法金融活動與稅務議題的指導規範。

要點總結

  • 美國第 14178 號行政命令工作小組當日發布 166 頁報告,系統性說明美國如何率先搶占區塊鏈產業先機,開啟「加密黃金時代(Golden Age of Crypto)」。
  • 報告核心分為四大重點:(1)建立數位資產市場統一分類框架(Common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2)推動銀行與區塊鏈深入合作,(3)加速穩定幣實際應用,(4)訂定防範非法金融及加密稅務的新指引。
  • 事實上,傳統金融機構如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與區塊鏈平台(如 Coinbase、Robinhood)正展開深入合作,金融創新已從試點階段加速推進至產業落地。
  • 儘管美國等國早已取得領先,韓國仍需積極作為並保持開放心態——「認真學習、努力理解」是追上全球變革節奏的關鍵。若未加緊理解與布局,可能會錯失時代機會。

歡迎加入「四大支柱(Four Pillars)」Telegram 群組,獲取最新加密產業深度剖析:

https://t.me/FourPillarsGlobal

1. 率先認可區塊鏈潛力的國家正在加速領先

美國政府正積極擁抱區塊鏈與數位資產新生態。2025年 1 月 23 日,總統唐納德·川普簽署第 14178 號行政命令「加強美國在數位金融科技領域領導力(Strengthening American Leadership in Digital Financial Technology)」,首次明確監管標準並鼓勵產業創新。根據該命令,跨部門工作小組當日發布 166 頁報告,說明美國如何帶動區塊鏈產業爆發,邁向「加密黃金時代(Golden Age of Crypto)」。

報告延續美國一貫的技術創新傳統,評估區塊鏈及數位資產(加密貨幣)具有徹底顛覆金融體系與資產所有權結構的潛力。報告特別說明,前政府推動的「壓制行動 2.0(Operation Choke Point 2.0)」導致合法加密企業被排除於銀行體系之外。展望未來,報告建議政府應主動轉變思維,支持這類顛覆性技術的商業應用。

報告呼應第 14178 號行政命令的精神,強調監管應「以明確、一致的規則促進創新」,吸引加密企業在美合法合規地發展。並建議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等多部門緊密合作,盡速建立明確標準及通用分類體系,消除監管落差。針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細分領域,報告主張採用技術中立、彈性的監管方式,確保傳統規範不阻礙創新動能。

來源:加強美國在數位金融科技領域領導力 – 白宮官方網站

香港同樣迅速響應。2023年 6 月,香港推出虛擬資產交易所牌照新制,將加密交易納入監管,並有限制地對散戶開放。2025年 5 月,《亞洲最前沿穩定幣法案(Stablecoin Act)》通過,要求錨定法幣穩定幣發行人自 8 月 1 日起必須取得牌照。受惠於「監管護航、創新共振」策略,香港勢必加速區塊鏈生態建設,成為亞洲數位資產重鎮。

2. 《加強美國在數位金融科技領域領導力(Strengthening American Leadership in Digital Financial Technology)》報告重點解析

自川普政府上任以來,美國對加密產業的政策立場徹底轉變。2025年 6 月最新調查顯示,72% 的加密投資人認同總統的產業政策,超過五分之一美國民眾持有加密資產。六成以上投資人因政策友善而積極增持。機構端同樣熱烈響應——調查顯示,83% 機構投資人 2025 年將提升數位資產配置。

數據直觀證明,友善監管氛圍為產業重啟注入新活力。貫徹「支持負責創新與成長」總方針,報告屢次強調,美國只有主動接受加密友善政策、完善監管框架,才能領先全球區塊鏈新浪潮。

報告聚焦四大核心支柱,分別解析如下。

2.1 數位資產市場迫切需要統一分類體系

本節說明美國數位資產法律界定與市場結構難題。目前,加密貨幣界定標準模糊,究竟屬於證券還是商品尚無明文認定,導致 SEC 與 CFTC 管轄爭議、監管重疊、合規失序。報告指出:「缺乏統一分類體系,各方認知不一,令守法企業步步為營。」統一分類刻不容緩。

例如,融資階段的數位代幣多被視為證券,若未來實現去中心化則可能不再具備證券類型。欠缺動態標準,讓專案方無法判斷全生命週期合規邊界,背負巨大不確定性風險。

據此,報告明確支持 2025 年聯邦眾議院通過的「數位資產市場明確法案(CLARITY Act, 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法案規定,數位資產分為證券類型與商品類型,分別歸 SEC 與 CFTC 監管,同時保障美國公民自主託管及點對點交易權,肯定去中心化協議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價值。

報告認為 CLARITY Act 是美國數位資產市場監管的重要基石,建議立法過程應重視「完全去中心化協議」的法律地位,並納入以下判準:

  • 協議是否實際掌控用戶資產;
  • 協議架構是否允許技術改動或升級;
  • 是否有中心化經營者或治理主體;
  • 現行監管責任能否以技術落實。

據此,真正去中心化項目不應以傳統金融中介監管標準套用,需另建彈性框架,以達成監管目標並維護創新動能。

報告呼籲加速推動 CLARITY Act 落實,並建議監管機關於立法期間運用現有權限,持續增強市場參與者合規確定性。

2.2 銀行業與區塊鏈產業深入合作

本節聚焦銀行體系與加密產業真正打通的政策建議。報告指出前屆政府「壓制行動 2.0(Operation Choke Point 2.0)」試圖切斷加密企業銀行帳戶,是重大的誤判,反而迫使市場轉往監管灰色地帶,增添系統性風險。

銀行若擁抱區塊鏈技術,有望大幅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例如,將分散式帳本引進支付與清算,可全天候即時結算,徹底消除營業時間與清算所的額外成本。美國多家銀行已經嘗試自有美元穩定幣或區塊鏈債券清算平台。

本節主要建議如下:

  • 明確授權銀行開展加密相關業務,設立監管創新機制,提供銀行合規指引。
  • 優化銀行牌照審核及聯邦儲備帳戶開立流程,支持新機構參與,不得無故阻擋銀行服務加密客戶。
  • 銀行資本監管應依真實風險,針對代幣化資產等新曝險建立完善監管制度。

2.3 穩定幣:數位美元創新工具,積極推廣落地

本節強調穩定幣在數位支付創新及鞏固美元主導地位的戰略價值。穩定幣錨定美元,成為加密生態中流通性最強的「數位美元」。

報告認為,大規模普及美元穩定幣可徹底升級美國支付基礎設施,免受傳統體系限制。無論國際匯款還是證券結算,只要以穩定幣取代傳統作法,便能大幅縮短清算時程、降低成本,進一步鞏固美元國際地位。目前,全球美元穩定幣流通量已逾數百億美元,於加密交易市場居主導地位。美國如要維持領先,須率先建立清晰的聯邦監管體系。

報告高度關注今年國會通過之「美國穩定幣創新引導法案(GENIUS Act, 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該案要求私營美元穩定幣發行人須經聯邦儲備審查監管,並明確禁止聯邦儲備發展 CBDC(中央銀行數位貨幣),堅持由民間主導數位美元創新。報告認為此案「將創新與合規兼容納入聯邦法」,同時強烈建議財政部等部門高效全面落實。

此外,報告指出,制定穩定幣監管架構同時,必須盡快解決其稅務分類問題。目前美國稅法下,穩定幣定性及實際稅務處理不一,極具不確定性。建議一旦聯邦監管到位,稅收規範亦需同步完善。

核心立場可總結為:「積極推展穩定幣作為數位美元創新工具,堅決拒絕 CBDC,守護美國自由與金融安全。」報告要求落實 GENIUS Act,建議更進一步健全法規以強化用戶隱私與保護。

同時,美國應掌握全球穩定幣標準制定權,加速跨境支付領域國際標準的落地。

2.4 非法金融與稅務監管指引亟需完善

本節剖析如何因應數位資產領域的新型非法金融風險(如洗錢、恐怖融資與逃漏稅)。報告指出:「要兼顧創新與國家安全應同步升級反洗錢體系」,並明確揭露現行政策漏洞。

加密資產具準匿名及全球流通特性,傳統《銀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 BSA)及「旅行規則(Travel Rule)」難以適用於新型業務。例如,犯罪集團得以透過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或混幣服務反覆漂洗資金,監管追查難度大增。報告舉 2022 年北韓駭客利用 DeFi 平台、勒索軟體要求加密贖金等實例,突顯反洗錢政策急需升級。

報告同時提醒,反洗錢與反恐措施不能淪為打壓產業之工具,否則將破壞市場公信力。所有監管必須公開透明執行,並訂定明確指引,保障合規企業與個人權益。

最後,針對數位資產稅務界定不明,報告呼籲 IRS(美國國稅局)與財政部加速訂定更明確、可落實的稅收規範。建議對小額加密交易設立免稅門檻,方便用戶日常應用。

3. 加深對加密產業的理解與參與

來源:X(@glxyresearch)

各國與產業領頭企業競逐區塊鏈賽道,「並非隨波逐流,而是提前布局」。美國如 Messari、Delphi、Galaxy Research 及 rwa.xyz 等專業團隊,持續為機構提供產業前瞻研究,協助數位資產策略部署。底層協議如 Ondo Finance、Morpho 打造鏈上金融安全解決方案,BitGo、Coinbase 構建專業機構參與加密市場的安全基礎設施。

反觀韓國,區塊鏈與穩定幣產業的知識理解及政策準備相對緩慢。對穩定幣的討論多限於 Terra 崩潰教訓及可行性爭議,始終糾結於能否「發行」而非「實用」。實際上,全球穩定幣早已展現多元應用場景,推進落地更仰賴政策支持與明確監管。

受限於區塊鏈產業(尤其是穩定幣)仍處早期,確實暫缺大規模成功案例,正因如此,韓國等市場更應抱持「認真學習、努力理解」的開放心態,從根本認知抓住歷史機會。

4. 產業拼圖正在快速成形

金融與區塊鏈邊界加速消融,龍頭企業跨界合作持續湧現。典型如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與 Coinbase 深度合作,銀行信用卡回饋可在 Coinbase Base 鏈兌換 USDC,帳戶可直接連接平台,實現法幣與加密資產無縫兌換。這是傳統銀行與加密交易所首次真正互聯互通,展現主流金融機構已將數位資產納入自身布局。

這股趨勢進一步延伸至其他領域。Coinbase 攜 Morpho 深耕鏈上金融,用戶可將 Coinbase 持有的比特幣作為抵押,靈活借出 USDC 用於日常消費,兼顧資產持有與流動,顯示區塊鏈金融創新已邁入實際落地階段。

金融科技企業同樣積極推廣區塊鏈應用。例如 Robinhood 正自建 Layer-2(二層鏈)區塊鏈,將上市股票與私募股權鏈上流通,未來更將相容以太坊生態。金融科技平台正逐步成為區塊鏈資產發行與交易的基礎設施,突破傳統資產流通與所有權侷限。

但韓國至今尚未見銀行、交易所、金融科技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領域出現實質整合或協作。韓國金融機構應積極試點私有區塊鏈,累積實務經驗。全球主要國家與金融集團皆加速區塊鏈金融藍圖落地,韓國若再遲疑,終將錯失發展機遇。

區塊鏈落地確實充滿挑戰,對其系統性影響保持觀望可以理解,但若因不確定性而猶豫遲疑,可能會錯失發展良機。金融變革已經啟動,領先國家與機構正加速前行,其餘參與者唯有把握當下,及早融入風潮。

產業拼圖正快速成形,業界需持續深化對區塊鏈的理解並推動實際應用。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FourPillarsFP],版權歸原作者 [@xparadigms] 所有。如有疑問,請聯絡 Gate Learn 團隊。
  2.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屬作者個人看法,並非投資建議。
  3. 本譯文由 Gate Learn 團隊編譯,未經授權請勿抄襲、改編或轉載。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