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博弈:“拿关税当筹码”——动荡市场中的权力操盘术

中级4/15/2025, 3:03:01 AM
本文深入解析特朗普的关税策略,探讨其如何影响全球市场格局、权力博弈以及经济政策操作空间。

一、贸易战持续升温:全球市场陷入“24小时闪崩接力”


来源:福布斯

1.1 全球金融市场集体跳水!

4月7日清晨,随着“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对贸易战升级的恐慌,全球金融市场瞬间陷入恐慌性抛售。从股票、原油到贵金属,再到加密货币,几乎无一幸免。在亚洲市场,美股期货延续上周跌势,纳斯达克100期货暴跌5%,标普500和道琼斯期货也分别下跌超过4%。欧洲市场也难逃冲击,德国DAX期货大跌近5%,STOXX 50与英国富时指数期货均重挫超4%。

亚太地区开盘即被“砸盘”:韩国KOSPI 200期货一度重挫5%,触发熔断;澳洲股指在开盘两小时内下跌6%;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单日暴跌7.29%,创下新纪录。中东市场提前进入“黑色星期日”,沙特Tadawul指数单日大跌6.1%,卡塔尔与科威特等产油国股市也分别下跌超5.5%。

商品市场也陷入哀嚎:WTI原油跌破60美元心理防线,创下两年来新低,单日跌幅达4%;黄金失守3010美元关口,白银一周跌幅扩大至13%。加密市场同样血流成河,比特币跌破关键支撑,以太坊一日重挫10%,彻底击碎了“数字资产是避险天堂”的幻想。

1.2 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影响

短期波动剧烈

近期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对加密市场带来了剧烈冲击。1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启动加密监管框架并着手研究设立国家加密资产储备,这一政策释放出积极信号,刺激市场信心,加密货币总市值在当月底升至3.65万亿美元,单月涨幅达到9.14%。但好景不长,2月关税政策的落地让市场迅速“翻车”。尤其是在2月3日宣布对中、加、墨三国征收长期进口关税后,加密货币价格出现“股市联动式”暴跌:比特币24小时内下跌8%,以太坊重挫超10%,导致9亿美元爆仓,31万个账户被强平。

影响路径

关税政策对加密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贸易战加剧导致全球市场更不稳定,美元避险属性凸显,资本大量回流美国,冲击了加密等风险资产。其次,机构投资者为了控制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往往会选择先卖出波动大的加密资产,用以弥补其他亏损。最后,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压缩了消费者的支出能力,使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下降,而高波动的加密市场因此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

长期利好机会浮现

虽然短期内市场遭遇剧烈震荡,但从长期看,关税政策或许反而为加密货币市场埋下结构性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资金放水预期强烈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大规模减税与基建投资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并通过货币化债务手段增加市场流动性。历史经验可作佐证——在2020年美联储扩表3万亿美元期间,比特币飙升超300%,显示新一轮“放水潮”或将再次推高加密资产价格。
  • 避险功能进一步凸显
    Moneycorp交易主管Eugene Epstein指出,若贸易战引发美元贬值,比特币凭借供应恒定的特性,具备天然的抗通胀能力。此外,关税所引发的全球货币“竞相贬值”趋势,也可能促使更多投资者将加密货币作为跨境资金流动的避风港和替代渠道。

二、“商人 + 独裁者 = 市场操控”


来源:Marketwatch

2.1 从贸易逆差开启的关税战

在特朗普眼中,所谓“贸易逆差”不是复杂的经济学术语,而是一场买卖关系中的价格失衡——就像一个甲方觉得合同价格太贵,要重新叫供应商过来“谈谈合作条款”。经济学家付鹏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医药行业里的集中招标。而特朗普的手法,本质上正是一种典型的招标策略。

如果把关税看作一种“标价限制”,那么特朗普设定的高关税,就是提前抛出的心理锚点:谁想接单,就得压到这个价位以下来竞争。虽然这套操作听上去简单粗暴、武断非常,但在政府主导的大型采购项目中其实并不罕见。

有人可能怀疑这是特朗普的“拍脑袋”决策,像是随便从 Excel 表里掏出来的价格,但其实这套策略非常清晰——关键在于人为设立一个谈判门槛,把所有对手逼到谈判桌前。谁不谈,就直接被关在市场门外;不接受“出价”,就面临惩罚性关税,被排除在外。

在这种局势下,想要参与“竞标”的国家就必须坐下来和美国谈——怎么降低关税,怎么分配产品份额,怎么调整规则。看起来像一场贸易对抗,实际上是一轮轮博弈推动下的商业谈判。正如花旗银行亚洲交易策略主管Mohamed Apabhai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的那样,特朗普玩的是一种典型的谈判术。

对小国家/小供应商来说,他们基本没有什么议价能力——根本谈不了。而特朗普的策略就是先从这些外围小角色下手,用他们的让步去逼迫核心大玩家也坐下来“谈判”。所谓“围点打援”,就是用边缘的退让换取中心的妥协。

所以说,所谓“关税战”,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打赢”,而是为了逼对方“不得不谈”。这就是特朗普最擅长的那一套——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者逼你出局。

2.2 “独裁者”

尽管美国以其健全的宪政制度与民主传统自豪,特朗普在执政期间却屡次被批评有“独裁倾向”。这种评价并非夸大,而是基于他对美国体制规则、民主程序、舆论环境乃至权力结构的多次挑战。虽然他未真正颠覆宪法秩序,但其执政风格无疑带有明显的“独裁者”特征——打破制度红线、压制不同声音、强化个人权威。

绕开国会,强化总统集权,冲击三权分立

在总统任期内,特朗普频繁通过行政命令强行推动政策,包括修建美墨边境墙、颁布“穆斯林禁令”、削弱环保法规等。当国会拒绝为修墙拨款时,他直接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启用军费资金,公然绕开立法程序。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美国“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衡的宪政原则,也让总统权力膨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高度集权的执政格局。

打压新闻自由,制造“敌人”叙事氛围

特朗普频繁攻击主流媒体,将CNN、《纽约时报》等批评他的媒体斥为“假新闻”,甚至贴上“人民公敌”的标签。他多次在社交媒体上点名羞辱记者、主持人和评论员,煽动支持者对新闻机构的敌意。在政治传播中,这种“削弱媒体公信力”的手法是独裁领导人用来控制舆论话语的常见策略,意在削弱公众对多元信息来源的信任,从而建立对官方信息的垄断。

破坏司法独立,把“忠诚”凌驾于法治之上

特朗普多次公然攻击法院系统,尤其是当法院裁决阻碍其政策时,他甚至会点名法官并进行人身攻击。例如,他曾讽刺反对其移民禁令的法官是“墨西哥人”,暗示其裁决有种族偏见。在高层任命上,特朗普更是频繁更换司法部长、FBI局长等关键职位,严重损害司法独立性。

拒认败选结果,挑战权力和平交接底线

2020年败选后,特朗普坚称“大选被偷”,不断要求重新计票、推翻结果。他的言论更直接引发2021年1月6日的“国会冲击事件”——大批支持者暴力闯入国会,试图阻止拜登当选结果的正式认证。该事件被广泛视为美国民主的“黑暗时刻”,也是对和平交权制度的严重干扰,展现出明显的独裁特征。

推动个人崇拜,打造“唯我独尊”的领袖叙事

特朗普在党内及政府中推行高度个人化的执政风格,要求绝对忠诚。他在集会上常夸耀自己,称自己是“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并暗示“没有我国家就会崩溃”。这种政治话术强化了“救世主”神话,淡化制度和集体治理的作用,导致政权日益偏向个人崇拜与民粹主义倾向。

2.3 特朗普的双面博弈:他更像“股市操盘手”,而非传统总统

唐纳德·特朗普,这位白手起家的房地产大亨,在2016年意外入主白宫,震惊全球。他的非典型政客身份,让很多人质疑:一个毫无政治经验的商人,凭什么能坐上世界权力巅峰?回顾他执政期间的诸多表现,如果把他视作一位“商人”甚至“独裁者”,也许还不够精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特朗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总统”,而是一位超级投机者——他把权力、舆论、资本市场当作交易工具,把白宫变成华尔街交易室,把政策当成操盘逻辑,靠制造波动收割利润,俨然一位“政治版股神”。若从“交易员”的视角重新解读他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或许一切都说得通了。

商人本性:把总统职位当成“超级交易台”

特朗普是一位典型的商人型总统。他在商界摸爬滚打数十年,擅长制造舆论话题、引导民意走向,也精于各种投机套利。他治理国家的方式并不遵循传统政治逻辑,而是将美国乃至全球事务看作一场大型商业博弈。他不追求制度建设,也不在意全球领导地位,他要的,是“交易结果”。所谓“美国优先”,其实就是“利润优先”。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也展现出强烈的“独裁者”倾向,尤其是在操控舆论、集中权力方面。他通过社交媒体把控信息节奏,屡次用一句推文搅动全球市场,比如:“我们将与中国达成重大协议”、“美联储该降息了”等言论,往往引爆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换作一般总统,这些话也许只是外交辞令;但对特朗普这样一个自带“操盘思维”的人来说,这些就是精准的市场操控工具。

操盘型语言艺术:如何用“推文”操纵市场情绪

如果说独裁者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控制力”,那么特朗普绝对是靠话术撬动市场的顶级高手。他并不依赖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封锁或媒体打压,而是用“制造不确定性”成为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信息源。

在推特这个放大器时代,他仿佛一位拥有话语权的“财经主播”,时不时抛出几句重磅言论:

  • “中国要签大协议了。”
  • “美联储要是不降息,美国就丧失竞争力。”
  • “油价太高,全怪OPEC。”
  • “边境墙会建好,大家可以放心。”

虽然这些话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每一句都能让道琼斯指数、标普500、黄金、石油等关键资产剧烈震荡。他精准把握时机,话术分量拿捏得当,连用词都像在精心设计一套市场操作剧本。

最令人咋舌的,是他“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能力。今天夸中美谈判顺利,明天就宣布加税;上午喊话美联储要放水,下午又嫌美元太软。这种“来回拉扯”看似情绪化,实则极具控制力——他通过不断制造情绪波动,精准调动市场情绪,把波动变成套利机会。

家族资本套利术:特朗普的“信息+权力”组合拳

当上总统后,特朗普的商业网络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被赋予了更强的“合法身份”和实际影响力。他的家人——比如女婿库什纳和女儿伊万卡——继续活跃在政商一线,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科技投资和地产项目。多份报道显示,他家族的信托基金和核心投资圈,常通过提前获知政策风向,精准进行套利操作:

  • 减税政策还未出台,相关基金已重仓美股;
  • 每逢他暗示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或军事打击,能源市场就出现可疑资金异动;
  • 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他时不时放话“中方愿意谈判”,短期市场应声暴涨。

虽然无法确凿证明内幕交易,但在信息控制权和政策集中度极高的情况下,这些“套利通道”变得极具价值。总统身份已不仅是制度代表,更是一个拥有无限内部信息访问权和巨大市场影响力的“交易员”。

操盘三步法:制造混乱、引导情绪、精准收割

传统总统希望维稳,特朗普则反其道而行之——他擅长“搅局”,先让市场恐慌,再用几句话“抚平情绪”,掌控整个波动节奏,宛如操盘一轮行情:

  • 打伊朗——市场大跌——隔天释出谈判信号——反弹;
  • 宣称对中国加税——科技股崩盘——几日后改口“中方积极”——市场回升;
  • 疫情爆发时称“疫情可控”——股市短期回暖——不久信息反转,市场再度重挫。

别看这些发言看似随性、情绪化,实际上背后是一套对市场心理极为精准的操盘逻辑。他深知大众情绪的波动路径,就像一位超级市场操盘者那样,主宰全球投资者的集体心理。

后特朗普时代:个人IP仍在“带动市场”

即便离开白宫,特朗普对市场的影响依然不减。一旦他稍有“重返政坛”的暗示,能源、军工、社交媒体以及保守派科技等板块便迅速活跃,资本追捧热度飙升。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特朗普旗下媒体平台 Truth Social 借壳上市。虽然该公司基本没有盈利能力,但其股价却异常火爆,暴涨不止。这一现象再次印证——“特朗普”这个名字,已经不仅是政治标签,而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可交易资产”,成为他将个人品牌“金融化”的最直接体现。

三、加密市场“美式操盘术”:资本与权力联手重塑格局


来源:Al Jazeera 半岛电视台

3.1 权力重构:特朗普想要的不是比特币,而是“被美国化”的比特币

如今的加密市场,早已偏离“去中心化”理想,正在逐步变成一个由美国资本和政策权力主导的“金融殖民地”。自比特币现货 ETF 放行后,华尔街巨头如贝莱德、富达和 MicroStrategy 等迅速重仓比特币现货,原本属于社区共建的资产,正被锁进传统金融巨头的保险柜中。从价格运行逻辑来看,如今的加密市场已高度金融化,行情波动不再源于市场供需,而是由美联储利率政策、SEC监管口风,甚至某位总统候选人一句“我支持加密”的发言所主导。

这背后的“美国化”本质,是把原本分散的去中心化资产,重新纳入美国金融霸权体系的中心。ETF机制也让比特币等资产和美股出现越来越强的联动,涨跌节奏受制于美国债市与 CPI 数据的起伏。比特币,这个曾被视为自由象征的资产,如今越来越像“带有延迟反应的纳斯达克科技股”。

3.2 比特币的战略价值:非主权储备资产,但却是美元霸权的灰色替代品

特朗普时代悄然为比特币在美国的战略定位打下了基础。他不像传统政客那样高调“支持加密”,而是更为隐蔽地布局:推动矿机迁移、放宽监管模糊地带、强化挖矿基础设施,默默地把比特币纳入美国的金融战略资源版图。尤其是在美元信用体系逐渐失去全球信任的当下,比特币正被塑造成一种“非主权储备资产”——在动荡市场中,充当金融避险的平行方案。

这背后的逻辑非常“美式”:不打明牌,而是悄无声息地控制。美国如今掌握着比特币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力量(Coinbase、CME、贝莱德的ETF),稳定币USDC也成为美国主导链上结算的新武器。在全球出现动荡、资本出逃、信任迁移之际,美国已先一步“掌控了这类替代资产”的关键入口。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可能早已洞悉其中机会——他不在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信仰”,但他极擅长驯化其金融功能,把它转化为美国掌控“货币主权”的另一种工具。在美元受限、SWIFT系统失效、全球法币信用崩塌的场景下,比特币就成了另一种霸权续命的筹码。

3.3 运作真相?特朗普不只是总统,更是金融战场上的“超级交易员”

首先必须承认一条最简单的市场逻辑:金融市场90%的时间都在横盘,只有“大波动”才能造就“大盈利”。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回过头来看,表面上的特朗普是一位总统,实则更像是一位以信息流驱动的超级交易员。他的目的很直接——制造波动,掌控节奏,然后从剧烈起伏中精准套利。

他非常擅长通过信息发布、情绪引导和流动性操作来干预市场节奏,进而操控行情走势:一方面,他高调宣称比特币是“美国战略储备”;另一方面,他又推出模因币 $TRUMP,从散户资金池中“吸血”。这是一种“信息+流动性”的双重操盘术。

更让人无力的是,加密市场的命运如今已被深度绑定在美国政治博弈中:美联储的一句表态、SEC的一纸通告、候选人一句口号、甚至一次国会听证,都能让市场翻天覆地。曾经去中心化的理想,如今却被美联储利率、华尔街资本结构、总统推文所主导。币圈,已经彻底沦为美国金融系统的“边境战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被编排好的剧本:你以为市场自由,其实早已剧透;你看到价格波动,但真正推动行情的,是那些掌控着信息流和流动性的人。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YBB Capital],版权归原作者 [Ac-Core] 所有。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我们将根据相关流程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负责将本文翻译为其他语言。未经许可,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翻译版本。

特朗普的关税博弈:“拿关税当筹码”——动荡市场中的权力操盘术

中级4/15/2025, 3:03:01 AM
本文深入解析特朗普的关税策略,探讨其如何影响全球市场格局、权力博弈以及经济政策操作空间。

一、贸易战持续升温:全球市场陷入“24小时闪崩接力”


来源:福布斯

1.1 全球金融市场集体跳水!

4月7日清晨,随着“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对贸易战升级的恐慌,全球金融市场瞬间陷入恐慌性抛售。从股票、原油到贵金属,再到加密货币,几乎无一幸免。在亚洲市场,美股期货延续上周跌势,纳斯达克100期货暴跌5%,标普500和道琼斯期货也分别下跌超过4%。欧洲市场也难逃冲击,德国DAX期货大跌近5%,STOXX 50与英国富时指数期货均重挫超4%。

亚太地区开盘即被“砸盘”:韩国KOSPI 200期货一度重挫5%,触发熔断;澳洲股指在开盘两小时内下跌6%;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单日暴跌7.29%,创下新纪录。中东市场提前进入“黑色星期日”,沙特Tadawul指数单日大跌6.1%,卡塔尔与科威特等产油国股市也分别下跌超5.5%。

商品市场也陷入哀嚎:WTI原油跌破60美元心理防线,创下两年来新低,单日跌幅达4%;黄金失守3010美元关口,白银一周跌幅扩大至13%。加密市场同样血流成河,比特币跌破关键支撑,以太坊一日重挫10%,彻底击碎了“数字资产是避险天堂”的幻想。

1.2 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影响

短期波动剧烈

近期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对加密市场带来了剧烈冲击。1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启动加密监管框架并着手研究设立国家加密资产储备,这一政策释放出积极信号,刺激市场信心,加密货币总市值在当月底升至3.65万亿美元,单月涨幅达到9.14%。但好景不长,2月关税政策的落地让市场迅速“翻车”。尤其是在2月3日宣布对中、加、墨三国征收长期进口关税后,加密货币价格出现“股市联动式”暴跌:比特币24小时内下跌8%,以太坊重挫超10%,导致9亿美元爆仓,31万个账户被强平。

影响路径

关税政策对加密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贸易战加剧导致全球市场更不稳定,美元避险属性凸显,资本大量回流美国,冲击了加密等风险资产。其次,机构投资者为了控制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往往会选择先卖出波动大的加密资产,用以弥补其他亏损。最后,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压缩了消费者的支出能力,使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下降,而高波动的加密市场因此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

长期利好机会浮现

虽然短期内市场遭遇剧烈震荡,但从长期看,关税政策或许反而为加密货币市场埋下结构性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资金放水预期强烈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大规模减税与基建投资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并通过货币化债务手段增加市场流动性。历史经验可作佐证——在2020年美联储扩表3万亿美元期间,比特币飙升超300%,显示新一轮“放水潮”或将再次推高加密资产价格。
  • 避险功能进一步凸显
    Moneycorp交易主管Eugene Epstein指出,若贸易战引发美元贬值,比特币凭借供应恒定的特性,具备天然的抗通胀能力。此外,关税所引发的全球货币“竞相贬值”趋势,也可能促使更多投资者将加密货币作为跨境资金流动的避风港和替代渠道。

二、“商人 + 独裁者 = 市场操控”


来源:Marketwatch

2.1 从贸易逆差开启的关税战

在特朗普眼中,所谓“贸易逆差”不是复杂的经济学术语,而是一场买卖关系中的价格失衡——就像一个甲方觉得合同价格太贵,要重新叫供应商过来“谈谈合作条款”。经济学家付鹏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医药行业里的集中招标。而特朗普的手法,本质上正是一种典型的招标策略。

如果把关税看作一种“标价限制”,那么特朗普设定的高关税,就是提前抛出的心理锚点:谁想接单,就得压到这个价位以下来竞争。虽然这套操作听上去简单粗暴、武断非常,但在政府主导的大型采购项目中其实并不罕见。

有人可能怀疑这是特朗普的“拍脑袋”决策,像是随便从 Excel 表里掏出来的价格,但其实这套策略非常清晰——关键在于人为设立一个谈判门槛,把所有对手逼到谈判桌前。谁不谈,就直接被关在市场门外;不接受“出价”,就面临惩罚性关税,被排除在外。

在这种局势下,想要参与“竞标”的国家就必须坐下来和美国谈——怎么降低关税,怎么分配产品份额,怎么调整规则。看起来像一场贸易对抗,实际上是一轮轮博弈推动下的商业谈判。正如花旗银行亚洲交易策略主管Mohamed Apabhai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的那样,特朗普玩的是一种典型的谈判术。

对小国家/小供应商来说,他们基本没有什么议价能力——根本谈不了。而特朗普的策略就是先从这些外围小角色下手,用他们的让步去逼迫核心大玩家也坐下来“谈判”。所谓“围点打援”,就是用边缘的退让换取中心的妥协。

所以说,所谓“关税战”,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打赢”,而是为了逼对方“不得不谈”。这就是特朗普最擅长的那一套——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者逼你出局。

2.2 “独裁者”

尽管美国以其健全的宪政制度与民主传统自豪,特朗普在执政期间却屡次被批评有“独裁倾向”。这种评价并非夸大,而是基于他对美国体制规则、民主程序、舆论环境乃至权力结构的多次挑战。虽然他未真正颠覆宪法秩序,但其执政风格无疑带有明显的“独裁者”特征——打破制度红线、压制不同声音、强化个人权威。

绕开国会,强化总统集权,冲击三权分立

在总统任期内,特朗普频繁通过行政命令强行推动政策,包括修建美墨边境墙、颁布“穆斯林禁令”、削弱环保法规等。当国会拒绝为修墙拨款时,他直接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启用军费资金,公然绕开立法程序。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美国“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衡的宪政原则,也让总统权力膨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高度集权的执政格局。

打压新闻自由,制造“敌人”叙事氛围

特朗普频繁攻击主流媒体,将CNN、《纽约时报》等批评他的媒体斥为“假新闻”,甚至贴上“人民公敌”的标签。他多次在社交媒体上点名羞辱记者、主持人和评论员,煽动支持者对新闻机构的敌意。在政治传播中,这种“削弱媒体公信力”的手法是独裁领导人用来控制舆论话语的常见策略,意在削弱公众对多元信息来源的信任,从而建立对官方信息的垄断。

破坏司法独立,把“忠诚”凌驾于法治之上

特朗普多次公然攻击法院系统,尤其是当法院裁决阻碍其政策时,他甚至会点名法官并进行人身攻击。例如,他曾讽刺反对其移民禁令的法官是“墨西哥人”,暗示其裁决有种族偏见。在高层任命上,特朗普更是频繁更换司法部长、FBI局长等关键职位,严重损害司法独立性。

拒认败选结果,挑战权力和平交接底线

2020年败选后,特朗普坚称“大选被偷”,不断要求重新计票、推翻结果。他的言论更直接引发2021年1月6日的“国会冲击事件”——大批支持者暴力闯入国会,试图阻止拜登当选结果的正式认证。该事件被广泛视为美国民主的“黑暗时刻”,也是对和平交权制度的严重干扰,展现出明显的独裁特征。

推动个人崇拜,打造“唯我独尊”的领袖叙事

特朗普在党内及政府中推行高度个人化的执政风格,要求绝对忠诚。他在集会上常夸耀自己,称自己是“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并暗示“没有我国家就会崩溃”。这种政治话术强化了“救世主”神话,淡化制度和集体治理的作用,导致政权日益偏向个人崇拜与民粹主义倾向。

2.3 特朗普的双面博弈:他更像“股市操盘手”,而非传统总统

唐纳德·特朗普,这位白手起家的房地产大亨,在2016年意外入主白宫,震惊全球。他的非典型政客身份,让很多人质疑:一个毫无政治经验的商人,凭什么能坐上世界权力巅峰?回顾他执政期间的诸多表现,如果把他视作一位“商人”甚至“独裁者”,也许还不够精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特朗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总统”,而是一位超级投机者——他把权力、舆论、资本市场当作交易工具,把白宫变成华尔街交易室,把政策当成操盘逻辑,靠制造波动收割利润,俨然一位“政治版股神”。若从“交易员”的视角重新解读他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或许一切都说得通了。

商人本性:把总统职位当成“超级交易台”

特朗普是一位典型的商人型总统。他在商界摸爬滚打数十年,擅长制造舆论话题、引导民意走向,也精于各种投机套利。他治理国家的方式并不遵循传统政治逻辑,而是将美国乃至全球事务看作一场大型商业博弈。他不追求制度建设,也不在意全球领导地位,他要的,是“交易结果”。所谓“美国优先”,其实就是“利润优先”。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也展现出强烈的“独裁者”倾向,尤其是在操控舆论、集中权力方面。他通过社交媒体把控信息节奏,屡次用一句推文搅动全球市场,比如:“我们将与中国达成重大协议”、“美联储该降息了”等言论,往往引爆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换作一般总统,这些话也许只是外交辞令;但对特朗普这样一个自带“操盘思维”的人来说,这些就是精准的市场操控工具。

操盘型语言艺术:如何用“推文”操纵市场情绪

如果说独裁者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控制力”,那么特朗普绝对是靠话术撬动市场的顶级高手。他并不依赖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封锁或媒体打压,而是用“制造不确定性”成为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信息源。

在推特这个放大器时代,他仿佛一位拥有话语权的“财经主播”,时不时抛出几句重磅言论:

  • “中国要签大协议了。”
  • “美联储要是不降息,美国就丧失竞争力。”
  • “油价太高,全怪OPEC。”
  • “边境墙会建好,大家可以放心。”

虽然这些话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每一句都能让道琼斯指数、标普500、黄金、石油等关键资产剧烈震荡。他精准把握时机,话术分量拿捏得当,连用词都像在精心设计一套市场操作剧本。

最令人咋舌的,是他“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能力。今天夸中美谈判顺利,明天就宣布加税;上午喊话美联储要放水,下午又嫌美元太软。这种“来回拉扯”看似情绪化,实则极具控制力——他通过不断制造情绪波动,精准调动市场情绪,把波动变成套利机会。

家族资本套利术:特朗普的“信息+权力”组合拳

当上总统后,特朗普的商业网络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被赋予了更强的“合法身份”和实际影响力。他的家人——比如女婿库什纳和女儿伊万卡——继续活跃在政商一线,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科技投资和地产项目。多份报道显示,他家族的信托基金和核心投资圈,常通过提前获知政策风向,精准进行套利操作:

  • 减税政策还未出台,相关基金已重仓美股;
  • 每逢他暗示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或军事打击,能源市场就出现可疑资金异动;
  • 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他时不时放话“中方愿意谈判”,短期市场应声暴涨。

虽然无法确凿证明内幕交易,但在信息控制权和政策集中度极高的情况下,这些“套利通道”变得极具价值。总统身份已不仅是制度代表,更是一个拥有无限内部信息访问权和巨大市场影响力的“交易员”。

操盘三步法:制造混乱、引导情绪、精准收割

传统总统希望维稳,特朗普则反其道而行之——他擅长“搅局”,先让市场恐慌,再用几句话“抚平情绪”,掌控整个波动节奏,宛如操盘一轮行情:

  • 打伊朗——市场大跌——隔天释出谈判信号——反弹;
  • 宣称对中国加税——科技股崩盘——几日后改口“中方积极”——市场回升;
  • 疫情爆发时称“疫情可控”——股市短期回暖——不久信息反转,市场再度重挫。

别看这些发言看似随性、情绪化,实际上背后是一套对市场心理极为精准的操盘逻辑。他深知大众情绪的波动路径,就像一位超级市场操盘者那样,主宰全球投资者的集体心理。

后特朗普时代:个人IP仍在“带动市场”

即便离开白宫,特朗普对市场的影响依然不减。一旦他稍有“重返政坛”的暗示,能源、军工、社交媒体以及保守派科技等板块便迅速活跃,资本追捧热度飙升。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特朗普旗下媒体平台 Truth Social 借壳上市。虽然该公司基本没有盈利能力,但其股价却异常火爆,暴涨不止。这一现象再次印证——“特朗普”这个名字,已经不仅是政治标签,而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可交易资产”,成为他将个人品牌“金融化”的最直接体现。

三、加密市场“美式操盘术”:资本与权力联手重塑格局


来源:Al Jazeera 半岛电视台

3.1 权力重构:特朗普想要的不是比特币,而是“被美国化”的比特币

如今的加密市场,早已偏离“去中心化”理想,正在逐步变成一个由美国资本和政策权力主导的“金融殖民地”。自比特币现货 ETF 放行后,华尔街巨头如贝莱德、富达和 MicroStrategy 等迅速重仓比特币现货,原本属于社区共建的资产,正被锁进传统金融巨头的保险柜中。从价格运行逻辑来看,如今的加密市场已高度金融化,行情波动不再源于市场供需,而是由美联储利率政策、SEC监管口风,甚至某位总统候选人一句“我支持加密”的发言所主导。

这背后的“美国化”本质,是把原本分散的去中心化资产,重新纳入美国金融霸权体系的中心。ETF机制也让比特币等资产和美股出现越来越强的联动,涨跌节奏受制于美国债市与 CPI 数据的起伏。比特币,这个曾被视为自由象征的资产,如今越来越像“带有延迟反应的纳斯达克科技股”。

3.2 比特币的战略价值:非主权储备资产,但却是美元霸权的灰色替代品

特朗普时代悄然为比特币在美国的战略定位打下了基础。他不像传统政客那样高调“支持加密”,而是更为隐蔽地布局:推动矿机迁移、放宽监管模糊地带、强化挖矿基础设施,默默地把比特币纳入美国的金融战略资源版图。尤其是在美元信用体系逐渐失去全球信任的当下,比特币正被塑造成一种“非主权储备资产”——在动荡市场中,充当金融避险的平行方案。

这背后的逻辑非常“美式”:不打明牌,而是悄无声息地控制。美国如今掌握着比特币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力量(Coinbase、CME、贝莱德的ETF),稳定币USDC也成为美国主导链上结算的新武器。在全球出现动荡、资本出逃、信任迁移之际,美国已先一步“掌控了这类替代资产”的关键入口。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可能早已洞悉其中机会——他不在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信仰”,但他极擅长驯化其金融功能,把它转化为美国掌控“货币主权”的另一种工具。在美元受限、SWIFT系统失效、全球法币信用崩塌的场景下,比特币就成了另一种霸权续命的筹码。

3.3 运作真相?特朗普不只是总统,更是金融战场上的“超级交易员”

首先必须承认一条最简单的市场逻辑:金融市场90%的时间都在横盘,只有“大波动”才能造就“大盈利”。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回过头来看,表面上的特朗普是一位总统,实则更像是一位以信息流驱动的超级交易员。他的目的很直接——制造波动,掌控节奏,然后从剧烈起伏中精准套利。

他非常擅长通过信息发布、情绪引导和流动性操作来干预市场节奏,进而操控行情走势:一方面,他高调宣称比特币是“美国战略储备”;另一方面,他又推出模因币 $TRUMP,从散户资金池中“吸血”。这是一种“信息+流动性”的双重操盘术。

更让人无力的是,加密市场的命运如今已被深度绑定在美国政治博弈中:美联储的一句表态、SEC的一纸通告、候选人一句口号、甚至一次国会听证,都能让市场翻天覆地。曾经去中心化的理想,如今却被美联储利率、华尔街资本结构、总统推文所主导。币圈,已经彻底沦为美国金融系统的“边境战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被编排好的剧本:你以为市场自由,其实早已剧透;你看到价格波动,但真正推动行情的,是那些掌控着信息流和流动性的人。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YBB Capital],版权归原作者 [Ac-Core] 所有。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我们将根据相关流程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负责将本文翻译为其他语言。未经许可,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翻译版本。
Начните торговать сейчас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сейчас и получите ваучер на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