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虛擬貨幣投資糾紛中的民刑界限:從250萬元詐騙案看法律認定標準
虛擬貨幣投資糾紛中的法律界限:民事糾紛與刑事詐騙的區分
引言
2021年以來,我國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有了明確定位:不禁止公民投資虛擬貨幣及其衍生品,但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爲不受法律保護。虛擬貨幣不被視爲法定貨幣,不應在市場上流通。這導致了司法實踐中的一些困境:民事立案難度增加,而刑事立案的證明標準又較高。
然而,司法機關對主流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認同度正在提高。有時甚至出現了一些極端情況:本不構成刑事犯罪的虛擬貨幣投資糾紛被立案、起訴甚至審判。因此,釐清虛擬貨幣投資糾紛中"民事糾紛"和"刑事犯罪"的界限變得尤爲重要。本文將通過一個具體案例,深入分析這一問題。
一、案件概述
廣東省佛山市中院的一個公開判例((2024)粵06刑終300號)中,案情大致如下:
2022年5月至6月間,葉某某虛構投資項目,承諾高額回報,誘使多人投資,共計價值250萬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價值50萬元的USDT)。葉某某將大部分資金用於個人消費和債務償還。因無力兌現承諾,被害人報案。
法院審理後認定葉某某構成詐騙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1年。上訴後,佛山中院維持原判。
被告及其辯護律師的主要辯護意見爲:
這些辯護意見均未被法院採納。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將USDT等虛擬貨幣直接描述爲"款項",這種定性存在爭議。嚴格來說,公民用法定貨幣自行購買虛擬貨幣後進行投資虧損,法律原則上不予保護。但如果虛擬貨幣被他人騙取,是否應受法律保護?目前司法實踐傾向於對主流虛擬貨幣給予一定保護,但需要明確區分民事投資和刑事犯罪的界限。
二、從"民事糾紛"到"刑事詐騙":認定的標準
"民事糾紛"和"刑事詐騙"的本質區別在於:行爲人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的主觀故意,以及是否客觀實施了詐騙行爲。
本案中,法院認定葉某某構成詐騙罪的主要依據包括: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形成了較爲完整的證據鏈,支持了詐騙罪的認定。單獨一項可能不足以定罪,但多項證據結合,足以證明犯罪事實。除非被告能提供證據證明真實進行了投資。
三、法院對虛擬貨幣的認定
在本案中,法院認可了虛擬貨幣可以作爲詐騙對象。盡管辯護律師質疑無法證明被告收到了價值50萬元的USDT,但法院基於以下理由認定事實:
法院認爲,虛擬貨幣具有管理可能性、轉移可能性和價值性,可以作爲詐騙罪的犯罪對象。這一認定反映了司法實踐對虛擬貨幣屬性的最新理解。
四、實務判斷:投資損失與詐騙的區別
並非所有投資損失都構成詐騙犯罪。司法實踐中,認定詐騙罪通常考慮以下因素:
這些標準有助於區分正常的投資風險和刑事詐騙行爲。例如,如果項目方真誠經營但因市場原因失敗,通常被視爲投資風險;而如果從一開始就虛構項目、隱瞞重要信息,則更可能被認定爲詐騙。
五、結語
虛擬貨幣投資領域機遇與風險並存,相關糾紛呈現出"民刑交織"的復雜趨勢。投資者應提高警惕,不輕信"內幕消息"或"穩賺不賠"等說辭,增強風險意識。遭遇損失時,應理性評估維權途徑,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民事訴訟或刑事立案。
雖然虛擬世界無形,但法律標準不能模糊。只有在規範中前行,才能實現技術發展與法治保障的平衡。對於虛擬貨幣投資糾紛的處理,需要司法機關嚴格把握法律標準,準確區分民事糾紛和刑事犯罪,以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