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永續合約成2025年加密牛市主引擎 流動性與槓杆重塑市場格局
永續合約:2025年加密市場新引擎
2025年的加密牛市已然來臨,但其驅動方式與往昔大不相同。若仍依賴現貨交易量判斷市場熱度,恐怕只能窺見全貌的一角。本輪牛市的真正主角是永續合約——一個龐大、高槓杆、由多空雙方激烈對抗的競技場。這裏的流動性、敘事和財富效應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整個市場。
本文將探討爲何流動性會空前集中於合約市場,並通過一個數字案例揭示"空頭爆倉"如何成爲推動資產價格螺旋式漲的核心機制。
一、數據透視:合約市場主導地位
數據清晰地展示了一個驚人事實:永續合約的交易量已全面超越現貨市場。
交易量對比:2025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主流交易所的加密衍生品(以永續合約爲主)交易量通常是現貨交易量的10到15倍。這意味着,當現貨市場交易額爲100億美元時,合約市場可能已達1000億至1500億美元。
未平倉合約量:觀察主流幣種如BTC和ETH,以及熱門新幣的未平倉合約量,其規模遠超交易所的現貨存量。這表明大多數市場參與者的風險敞口和資金都部署在衍生品端。
資金費率:本輪牛市中,資金費率長期維持高位正值。這吸引了大量"套利者"通過"做空永續合約 + 買入等量現貨"策略賺取穩定收益,進一步抽離現貨市場流動性,並鎖定於對沖倉位中。
結論:市場的資金、關注度和博弈重心已發生結構性轉移。永續合約不再是現貨的附屬品,而成爲主導價格短期波動的核心戰場。市場已從"現貨拉動合約"轉變爲"合約博弈,倒逼現貨"。
二、核心機制揭祕:空頭爆倉推動價格漲
市場上出現一種"詭異現象"——價格漲並非始於現貨買盤,而是由合約端的清算所驅動。這正是本輪"永續合約牛市"的核心機制。
以下是一個簡化的數字案例,用於解釋這一過程:
案例:新幣 "RocketCoin" (RKT)
背景設定:
發射流程:
初始點火:某投資者在現貨市場投入20萬美元買入2萬枚RKT,將現貨價格從$10推高至$11。
第一輪清算:RKT價格觸及$11,首批空頭倉位被強制平倉。假設這批倉位價值100萬美元。
連鎖清算:現貨價格達到$12,觸發新一批、更大規模的空頭倉位爆倉。過程重復:合約爆倉 -> 做市商買入現貨對沖 -> 現貨價格進一步漲。
進入軌道:循環往復,形成正向清算螺旋。每一層空頭爆倉成爲下一輪價格漲的燃料,將RKT價格從$11一路推向$15甚至更高。最初20萬美元的"點火"資金,撬動了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的被動買盤。
結論:這就是簡化版"永續合約牛市"的本質:利用低現貨流通性作爲槓杆支點,通過合約市場制造對手盤(大量空頭),最終以"爆倉清算"爲引擎,驅動價格實現看似"憑空"的漲。現貨漲更像是這個過程的結果和表現,而非原因。
三、形成條件:天時、地利、人和
這一現象在之前的週期中並不顯著,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天時(項目策略):本週期項目普遍採用"低流通、高全流通市值"的發行模式,爲人爲控制現貨盤口、撬動高槓杆的合約市場創造了完美條件。
地利(市場基礎設施):永續合約產品經多年發展已極其成熟。流暢的交易體驗、深度的流動性、完善的API和做市商體系,使其能承載海量資金和復雜博弈。
人和(市場共識與敘事):
結語
本輪"永續合約牛市"反映了市場深層結構的變化。它不僅講述了財富增長的故事,更揭示了一個關於槓杆、流動性、機制和人性博弈的復雜金融寓言。
在這個新格局中,現貨成爲對沖品和價格的最終體現,而永續合約則是集敘事、資金、機制於一體,真正定義市場脈搏的核心載體。理解並適應這個"以對手方爆倉爲燃料"的遊戲規則,或許是穿越本輪週期的關鍵所在。
金融博弈總是在演進,新的對抗模式必然帶來新的體驗。無論如何,我們都應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