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支付:改變全球金融

進階11/7/2024, 8:25:59 AM
2024年底,區塊鏈支付突然加速。許多主流金融機構已開始增加對區塊鏈支付的支持。是什麼原因導致區塊鏈支付突然升溫?區塊鏈支付是否會再度崛起並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轉發原標題:為什麼區塊鏈支付正在卷土重來

隨著我們接近2024年底,區塊鏈支付突然加速。許多主流金融機構已開始增加對區塊鏈支付的支持:

  • 9月26日,BlackRock與Ethena合作發行美元穩定幣USDb。

  • 在10月3日,PayPal與安永合作,完成了首個使用自發行的PYUSD的穩定幣商業匯款。

  • 10月3日,VISA宣布推出VTAP平台,以幫助機構獨立發行和運營穩定幣。

  • 10月3日,SWIFT宣布將於2025年開展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交易實驗。

  • 在10月16日,互聯網支付巨頭Stripe宣布將與Paxos合作,支持穩定幣支付。

  • 10月19日,法國興業銀行發行了歐元穩定幣EUR CoinVertible。

  • 10月21日,Stripe宣布以11億美元收購穩定幣支付初創企業Bridge。

  • 10月22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上,宣布了與SWIFT競爭的BRICS Pay支付系統。

  • 10月24日,Coinbase和A16Z共同投資了Skyfire,這是一家整合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區塊鏈支付公司。

如此高密度的事件,不能不引起關注。人們還記得,在 2019 年 Meta 衝刺 Libra 因各方阻撓失敗后,曾經被認為具有革命性潛力的區塊鏈支付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兩年前,由於加密資產市場的崩潰,大多數主流金融機構都避開了“數字貨幣”和“加密資產”。公眾逐漸形成了「區塊鏈沒有未來」的印象。有些人認為區塊鏈是無用的。有人認為,區塊鏈雖然有用,但在現實世界中卻有太多的阻力來推廣它。那麼,現在區塊鏈支付突然升溫了,發生了什麼?區塊鏈支付會捲土重來,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嗎?

秘密成功

2014年至2019年間,區塊鏈技術在全世界引起了好奇和熱情,一度被認為是可以全面升級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革命性技術。2016年Don Tapscott的著作《區塊鏈革命》(The Blockchain Revolution)的出版代表了這種樂觀主義的高潮。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中,區塊鏈的應用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相反,公眾從媒體上得到的關於區塊鏈的新聞大多是負面的,比如備受期待的Libra項目失敗,IBM和馬士基合作的區塊鏈物流管理系統失敗,澳大利亞ASX證券交易所區的失敗。區塊鏈轉型項目的失敗。在互聯網行業,許多專業人士認為,區塊鏈技術長期無法找到實際應用場景,只能用於一些副理論。它在“現實世界”中用處不大,並且已被偽造。大眾媒體將區塊鏈數位貨幣與投機、炒作、欺詐、洗錢和非法資金轉移聯繫起來,使這項技術在公眾心目中受到嚴重汙名化。

但事實上,與公眾印象完全相反,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實際上取得了非常驚人的成功,並且目前是跨境價值交換和可信數據交換的最先進技術。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首先了解“跨境”.

所謂的跨境,並不是指地理邊界或行政邊界,而是指不同金融體系、國家、組織和個人之間的信任邊界。

當前數字經濟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互聯網在信息傳輸方面的高效性與由於信任不足導致不同實體之間價值交換的低效性之間的矛盾。換句話說,信息可以以光速傳播,但價值在信任邊界之間的傳播效率很低。

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這個問題會得到改善嗎?不幸的是,它不僅不會改善,而且會變得更糟。隨著互聯網中介平台大規模侵犯用戶數據主權和隱私的事件不斷曝光,人工智能偽造數據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人們對數據主權和隱私保護的概念增強,人們將開始對一些中介平台失去信任,從而建立新的信任邊界。因此,數字空間中的信任邊界將變得越來越密集。在現有的技術架構中,數字經濟的運營效率將繼續下降而不是上升。

區塊鏈支付的核心優勢在於幫助具有不同利益的實體建立信任並達成共識,從而跨越信任邊界。例如,在跨境支付場景中,這意味著不同實體之間可以建立信任,從而減少對帳摩擦,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傳統支付系統需要多個中介進行分別的會計、對帳和結算。每個環節都可能引起摩擦和延遲。一旦出現錯誤,將更加繁瑣和耗時。區塊鏈技術允許所有方通過分佈式帳本共享同一組數據,實時更新交易信息,避免繁瑣的對帳過程。這種信任機制顯著提高了跨境支付的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別是在涉及多個國家和貨幣的複雜交易中,區塊鏈的優勢尤其突出。區塊鏈支付不僅減少了對中介的依賴,還減少了不同金融系統之間缺乏相互信任所造成的摩擦。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區塊鏈跨越信任邊界的優勢集中在跨境支付上。自2015年以來,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悄悄進行了區塊鏈跨境支付的實驗,取得了驚人的效果。例如,國際清算銀行的貨幣橋(mBridge)專案[1]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系統,始於2019年。到2023年,mBridge的實驗結果表明,與SWIFT等傳統支付系統相比,區塊鏈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跨境支付時間從過去的幾天縮短到幾秒鐘,交易成本接近於零。.另一個說明這一點的案例是澳大利亞一家大型商業銀行進行的跨境小額支付實驗。他們使用 SWIFT 系統將 100,000 美元分成數百筆小額跨境匯款交易,總手續費為 1,240 美元。然而,使用區塊鏈系統,相同金額和批次匯款的總手續費僅為30美分。事實上,公眾認為已經失敗的Libra全球支付網路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功。雖然由於許多非技術因素導致專案終止,但Aptos和Sui基於該專案開發的公鏈系統已經上線,並具有出色的技術性能。

用戶的反饋也說明瞭這一點。據估計,目前全球持有數位貨幣的用戶數量約為5.6億,其中8200萬直接使用區塊鏈[2]。許多個人使用者表示,一旦他們開始使用區塊鏈進行支付,他們將永遠無法回到傳統銀行。近兩三年來,以公鏈為管道的「零售」領域的穩定幣支付發展迅速。根據VISA統計[3],到2024年第三季度,僅在公鏈上可見的穩定幣支付金額將達到每月1.8萬億美元,並且正在加速。更令人震驚的是,穩定幣的應用場景正在“破圈”,被大量應用於非投機交易場景。根據第二大美元穩定幣USDC的發行公司Circle的統計,自2023年以來,USDC在投機場景中的使用量下降了90%,剩下的空間已經被現實世界的轉帳支付場景所填補。特別是在傳統銀行服務的一些盲點和薄弱環節,穩定幣支付作為一種通用的支付和價值存儲工具,正在像野火一樣蔓延。事實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拋開偏見,重新思考區塊鏈支付的話題。

由於區塊鏈支付具有如此巨大的優勢並取得了如此巨大的進展,為什麼公眾對此不知情呢?

首當其衝的第一個原因是當前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這導致一些國家和經濟體對於像區塊鏈這樣的革命性技術採取了短視的壓制和遏制政策。

美國在這方面樹立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榜樣。它不僅把Libra全球支付網路扼殺在搖籃里,還積極干預國際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際清算銀行的mBridge專案。該專案於2019年俄烏戰爭爆發前啟動。但當專案成功,區塊鏈的優勢得到證實時,俄烏戰爭已經爆發,美國和西方發起金融制裁,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因此,mBridge的結果無異於向世界宣佈,SWIFT已經是一個技術落後的系統,應該被區塊鏈所取代。這顯然不利於維持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此外,由於美元與現有國際貨幣結算體系緊密相連,先進的、基於規則的、高度自動化的國際結算網路對美元的影響也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基於這些考慮,美國直接警告國際清算銀行在推廣mBridge成果時要謹慎。這是該專案成果沒有大規模公開傳播的重要原因。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近日宣佈,正在考慮退出mBridge專案[4],這也向全球公眾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今天的美國不願意為了維持現有秩序而壓制技術創新。這與AI所接受的待遇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人工智慧對現有秩序可能產生的影響不會比區塊鏈小。

俗話說,商業金融機構中也存在著故意忽視和壓制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勢力。許多商業銀行進行的區塊鏈支付實驗往往由邊緣金融創新部門而非核心業務部門主導。就像當年特斯拉發明交流電並受到愛迪生的積極壓制一樣,創新者受到非技術因素的壓制。其原因仍然考慮到維護既得利益。這裡生動地體現了經濟學中的經典“代理問題”。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主流媒体的负面态度。在过去几年中,主流媒体一直热衷于传播区块链的负面形象,并习惯性地对与区块链相关的一切正面新闻采取质疑、冷漠和拒绝的态度,导致大多数普通用户避免使用区块链支付。

自從核武器以來,各種因素導致區塊鏈成為公眾批評最多、最不被理解的技術。

區塊鏈支付的成功是不可阻擋的

以上因素是否可能長期甚至永久地阻礙區塊鏈的發展?

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有五个原因。

首先,區塊鏈在跨境支付、社交支付等場景中的競爭優勢過於突出,無法掩蓋。在科技潮流中,如果一項新技術在性能和成本方面相較於上一代技術有超過十倍的優勢,則被視為革命性創新。在區塊鏈支付擅長的場景中,相較於現有技術,區塊鏈支付被視為革命性創新。存在著效率和成本優勢達到數千至數萬倍的技術。對於如此巨大的技術優勢,權力、金錢、輿論等力量只能暫時阻礙其發展,但絕對無法長期阻止其發展。

其次,隨著人們對區塊鏈技術認識的加深,對其優勢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一些顧慮被消除。例如,各國金融監管機構普遍擔心區塊鏈支付會導致金融活動脫離監管。然而,隨著過去幾年的一系列區塊鏈創新實驗,人們逐漸意識到區塊鏈實際上提供了更強的金融監管能力。例如,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指導下,Ample FinTech進行的跨境支付實驗中,監管機構可以實時監控金融活動的合規狀態,並可以通過改變智慧合約的狀態直接執法,這比現有技術效率高出一千倍[5]。此外,區塊鏈支付對貨幣和經濟體系的影響也得到了更清晰的評估。在2024年10月23日舉行的金融街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分析了mBridge專案在促進亞洲各地區經貿往來方面的價值,並極為謹慎地指出,使用美元與mBridge並不相互排斥, 而美元能否繼續作為儲備貨幣和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主要取決於美國本身[6]。這些新的理解有助於消除區塊鏈發展的桎梏。

第三,複雜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為區塊鏈支付的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國際政治和經濟競爭與對抗不斷加劇,科技競爭被各方視為重要的贏家。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元和SWIFT系統可能被武器化作為經濟和金融戰爭工具的猜測得到了證實。在這種新情況下,全球範圍內沒有力量或協調機制能夠長時間擱置區塊鏈技術並為了維護既得利益而放棄它。相反,由於競爭動機,一方一旦啟動區塊鏈支付應用,另一方就無法用落後千倍的技術與之競爭。從目前情況來看,自2019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形成的共同遏制區塊鏈金融應用的非書面默契正在逐漸放鬆。

第四,區塊鏈技術的強力擴展應用也將促使甚至迫使各方加入競爭。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區塊鏈的應用集中在金融領域,但實際上,隨著密碼學創新的不斷發展,區塊鏈可以極大地改變我們存儲、傳輸、驗證和使用數據的方式。在某些方面,區塊鏈類似於互聯網。主要成本是建立連接。連接后,將解鎖廣泛的應用場景。回想 1990 年代,為了接入互聯網,需要鋪設網路和路由器等基礎設施,使用者需要安裝網卡或數據機等特殊設備才能連接到互聯網。這種接入成本是使用者使用互聯網的主要障礙。但是,一旦使用者大規模連接到互聯網,就會出現大量的創新應用。區塊鏈也是類似的。推廣其應用的最大障礙是允許每個使用者建立自己的數位身份,並通過數位錢包連接到區塊鏈。這並不容易,涉及大量的使用者教育和行銷。但一旦這一障礙被打破,就會出現大量的創新應用,從電商消費到數據管理,從組織協作到軍事應用,人們使用網路的範式將發生變化。由於這種強有力的擴展,任何競爭方都無法承擔長期無所作為的風險。

第五,年輕人的支援。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兩黨候選人都表示支持區塊鏈技術,特朗普尤其活躍。根據特朗普的競選主張,他上任後將積極推動數位資產和區塊鏈的發展,特別是推動《21世紀金融創新與技術法案》(21st Century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ct)的快速通過,即著名的FIT21法案[7],為區塊鏈和數位資產的發展提供新的監管框架。為什麼加密貨幣成為選舉的話題?因為雙方都想贏得年輕人的支援。無論是無法開立銀行帳戶的非洲年輕人,還是需要快速相互結算支付的東南亞電商,一旦跨過准入門檻,體驗到區塊鏈支付的優勢,都不會厭倦。因此,現在真正的趨勢是,區塊鏈上的穩定幣支付越來越多地在非投機交易場景之外使用,其發展速度和規模都超出了最初的預期。一旦很多年輕人克服了最初的陌生感,掌握了區塊鏈支付的基本操作,就再也不願意回到傳統的金融體系了。任何使用脅迫手段制止這一趨勢的企圖,從長遠看都必然是徒勞的。不僅如此,對傳統金融更不利的是,加密金融發展得越多,傳統金融面臨的監管壓力就越大,這將給客戶帶來更多的麻煩和摩擦,使其在年輕人中的受歡迎程度降低。就像,這種惡性循環很難打破。如今,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傳統銀行的服務品質正在迅速下降,普通使用者對銀行服務的投訴正在加速積累,信任正在迅速喪失。從長遠來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為了維持現有的金融管理模式而永久壓制區塊鏈金融技術的應用。傳統金融機構要麼接受區塊鏈,要麼被顛覆。

因此,我們相信,儘管區塊鏈應用在過去十年中曾經走了一條彎路,但隨著支付作為一個突破口,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之路逐漸清晰起來。Web3支付領域最近頻繁的事件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在不久的將來,支付將推動商業和消費市場中區塊鏈應用的大規模實施,激發創新的出現,並產生重大的經濟和技術後果。

為什麼區塊鏈支付突然發起了反擊

區塊鏈支付已經呈現開高走低的走勢。2015年後,一些國家的央行在建設CBDC等新一代支付系統時曾偏愛區塊鏈技術。然而,在多次檢驗後,他們不僅沒有採納,反而決定放棄。普通用戶甚至不願嘗試這項新的支付技術。在區塊鏈帶來的初期激情之後,金融科技社區的熱情迅速消退。2021年後,幾乎沒有主流金融專業人士積極參與區塊鏈支付的研發。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支付在過去一年的快速逆襲出乎意料。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區塊鏈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補足了一些不足之處,並驗證了其固有的“技術基因”優勢。

從「技術基因」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支付是一種革命性的新一代技術,從根本上超越了當前主流的支付系統。它最大的優勢在於轉帳、結算和清算的三位一體,完全消除了多個帳戶記錄和後期對賬所造成的延誤和摩擦,極大地提高了支付和結算的效率。

然而,由於過去區塊鏈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用戶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交易手續費,並等待數分鐘甚至數十分鐘才能完成支付。這抵消了區塊鏈的固有效率優勢,使普通用戶感到效率低下。

近年來,隨著高性能公鏈和第二層網絡技術的發展,區塊鏈基礎設施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效率和成本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一些能夠執行每秒數千筆交易的高性能區塊鏈已經應用於實際場景中。隨著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改進,關於區塊鏈支付的早期猜測已被證明是正確的。面對千倍的性能和成本優勢,對於區塊鏈的有用性的任何疑慮都是毫無意義的。

其次,穩定幣提供了對“價值來源”的實際回答,並成為一種共識的交換媒介和價值度量。

在區塊鏈的早期日子裡,一個熱門話題是數字貨幣如比特幣和以太坊價值來源。各種貨幣專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紛紛前來參與討論,短時間內完成了一代人對貨幣和銀行業的理論啟蒙。然而,無論人們是否贊成或反對比特幣的“數字黃金”定位,都無法改變其價格暴漲暴跌的現實。一個價格急劇波動的資產是否有穩固的價值基礎可以討論,但它無法被用作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這一事實是不容置疑的。

穩定幣通過實用主義態度解決了價值來源的哲學辯論,調和了加密資產社區、監管和傳統金融業之間的矛盾,成為具有廣泛共識的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成為區塊鏈支付中的主流“貨幣”。目前,流通中的穩定幣超過180種,已有26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穩定幣監管框架,穩定幣的總規模超過1700億美元,每月支持180萬億美元的交易,相當於所有穩定幣每月流通十次。這本身就證明了區塊鏈技術的優越性。

第三,區塊鏈固有的低交易成本優勢加強了網絡效應。

區塊鏈的多重特性在各個方面降低了區塊鏈支付的交易成本。其中,自治帳戶大大降低了加入網路的門檻。用戶資產的自主保管大大減少了信任摩擦。智能合約降低了交易談判、合約制定和合約執行的成本。交易記錄是透明的,不可篡改,這降低了證據收集和爭議仲裁的成本。在時間和空間上自然無界,7x24運作無界,減少了交易時間的摩擦。可以說,區塊鏈在交易的各個方面都減少了摩擦,使其作為支付網路比傳統支付系統更加流暢。

第四,地缘政治冲突迫使區塊鏈加速發展。

近年來,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化格局破碎,國際貿易和交流的障礙日益明顯,信任邊界日益密集。在全球化的原始時代,所有實體都簽署了國際協議並相互保持基本信任。在此基礎上,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使用人力進行協調、調查和執法。在新時代,各種主體之間的信任大大減弱,異常情況頻繁發生。繼續維持手動監管模式不僅使監管機構自己不堪負荷,而且給絕大多數守法的公司和個人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摩擦越來越難以忍受,對新技術的應用也變得不可阻擋。區塊鏈目前是唯一相對成熟的新技術,有望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

當然,我們還必須看到,由於技術不成熟和其他原因,區塊鏈支付仍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

  • 使用者體驗與傳統互聯網應用程式截然不同,具有更高的門檻。

  • 在處理費用的劇烈波動和金鑰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問題。

  • 過度的數據透明使區塊鏈無法適應許多需要隱私保護的商業場景。

  • 智能合約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更高的安全風險。

  • 需要一整套支援基礎設施支援,如數字身份、數字證書和新的合規性框架。

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用戶教育的普及,這些問題將在未來逐漸解決。

監管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突破

必須提到的問題是,區塊鏈支付目前具有低監管的“優勢”,原因有兩個。一方面,這是因為目前全球區塊鏈支付的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另一方面,由於資產的自我保管,原本由中介機構承擔的合規責任被消除了。低監管實際上是許多人使用區塊鏈支付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區塊鏈支付技術並不自然地排除監管。相反,智能合約本身可以成為優秀的監管工具。然而,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對這個問題的反應非常消極。他們基本上採取了捂住耳朵,欺騙自己和他人的做法。他們頒布了嚴格的一刀切規則,即使他們知道他們無法執行這些規則。其結果是,它阻礙了正常的創新和應用探索,但使絕大多數非法交易不受控制,無能為力。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FIT21法案特別令人感興趣。該法案採取積極態度,將封堵與疏浚相結合,以疏浚為重點,將區塊鏈和數位資產納入新框架進行合理引導。如果實施,可能會開啟價值互聯網創新的新局面。

儘管區塊鏈支付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於各國的監管和政策態度。不同國家和經濟體在區塊鏈支付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監管和政策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那些能夠積極推動區塊鏈支付發展的國家,將在未來的金融體系中佔據有利地位。

在國際競爭格局中,各國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完全不同。一些國家採取開放和支援性政策吸引區塊鏈公司和投資者,推動相關技術合法化和廣泛應用;而其他國家對區塊鏈支付持謹慎或壓制態度,導致它們在技術發展和產業佈局上逐漸落後。以美國為例,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兩黨候選人都表示支持區塊鏈,這標誌著監管政策的積極轉變。俄羅斯、巴西等國正在通過金磚國家支付等專案,積極探索獨立於SWIFT的區塊鏈支付系統,擺脫傳統金融體系的束縛。

政策和監管的不確定性是當前區塊鏈支付發展的最大障礙,但它們也是最具潛力的突破口。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使用者教育的普及,許多國家和經濟體將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對區塊鏈支付的立場。積極開明的監管政策將推動區塊鏈支付在全球的普及,而對政策持觀望或壓制態度的國家在未來的金融和經濟競爭中肯定會處於劣勢。

摘要

區塊鏈支付正從探索到應用的關鍵階段,其核心優勢正逐漸獲得各國金融機構和用戶的認可。正如本文所討論的,由於區塊鏈支付能夠跨越信任邊界,極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得到年輕一代的廣泛支持,因此已成為全球金融系統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雖然仍然存在挑戰,但從長遠來看,政策和法規的開放和積極性將是促進區塊鏈支付綜合發展的關鍵,而這項技術的潛力將持續不斷地釋放,引領未來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的轉型。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MBridge

[2]https://kruschecompany.com/blockchain-sector-statistics-and-facts/…

[3]https://visaonchainanalytics.com

[4]https://reuters.com/business/finance/bis-leave-cross-border-payments-platform-project-mbridge-2024-10-31/…

[5] https://fintechnews.sg/80309/singapore-fintech-festival-2023/project-desft-to-empower-msmes-in-global-trade-with-blockchain-based-credentials/…

[6]https://mp.weixin.qq.com/s/e52cqAH-VLeOjqvj0CLLoA…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金融创新和科技世纪法定

免責聲明:

  1. 這篇文章是從[孟炎少慶转发原标题“为什么区块链支付正在卷土重来”。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孟延少卿]. 如果對此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學習團隊會儘快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的翻譯由gate Learn團隊完成。除非另有說明,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的文章。

區塊鏈支付:改變全球金融

進階11/7/2024, 8:25:59 AM
2024年底,區塊鏈支付突然加速。許多主流金融機構已開始增加對區塊鏈支付的支持。是什麼原因導致區塊鏈支付突然升溫?區塊鏈支付是否會再度崛起並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轉發原標題:為什麼區塊鏈支付正在卷土重來

隨著我們接近2024年底,區塊鏈支付突然加速。許多主流金融機構已開始增加對區塊鏈支付的支持:

  • 9月26日,BlackRock與Ethena合作發行美元穩定幣USDb。

  • 在10月3日,PayPal與安永合作,完成了首個使用自發行的PYUSD的穩定幣商業匯款。

  • 10月3日,VISA宣布推出VTAP平台,以幫助機構獨立發行和運營穩定幣。

  • 10月3日,SWIFT宣布將於2025年開展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交易實驗。

  • 在10月16日,互聯網支付巨頭Stripe宣布將與Paxos合作,支持穩定幣支付。

  • 10月19日,法國興業銀行發行了歐元穩定幣EUR CoinVertible。

  • 10月21日,Stripe宣布以11億美元收購穩定幣支付初創企業Bridge。

  • 10月22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上,宣布了與SWIFT競爭的BRICS Pay支付系統。

  • 10月24日,Coinbase和A16Z共同投資了Skyfire,這是一家整合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區塊鏈支付公司。

如此高密度的事件,不能不引起關注。人們還記得,在 2019 年 Meta 衝刺 Libra 因各方阻撓失敗后,曾經被認為具有革命性潛力的區塊鏈支付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兩年前,由於加密資產市場的崩潰,大多數主流金融機構都避開了“數字貨幣”和“加密資產”。公眾逐漸形成了「區塊鏈沒有未來」的印象。有些人認為區塊鏈是無用的。有人認為,區塊鏈雖然有用,但在現實世界中卻有太多的阻力來推廣它。那麼,現在區塊鏈支付突然升溫了,發生了什麼?區塊鏈支付會捲土重來,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嗎?

秘密成功

2014年至2019年間,區塊鏈技術在全世界引起了好奇和熱情,一度被認為是可以全面升級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革命性技術。2016年Don Tapscott的著作《區塊鏈革命》(The Blockchain Revolution)的出版代表了這種樂觀主義的高潮。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中,區塊鏈的應用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相反,公眾從媒體上得到的關於區塊鏈的新聞大多是負面的,比如備受期待的Libra項目失敗,IBM和馬士基合作的區塊鏈物流管理系統失敗,澳大利亞ASX證券交易所區的失敗。區塊鏈轉型項目的失敗。在互聯網行業,許多專業人士認為,區塊鏈技術長期無法找到實際應用場景,只能用於一些副理論。它在“現實世界”中用處不大,並且已被偽造。大眾媒體將區塊鏈數位貨幣與投機、炒作、欺詐、洗錢和非法資金轉移聯繫起來,使這項技術在公眾心目中受到嚴重汙名化。

但事實上,與公眾印象完全相反,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實際上取得了非常驚人的成功,並且目前是跨境價值交換和可信數據交換的最先進技術。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首先了解“跨境”.

所謂的跨境,並不是指地理邊界或行政邊界,而是指不同金融體系、國家、組織和個人之間的信任邊界。

當前數字經濟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互聯網在信息傳輸方面的高效性與由於信任不足導致不同實體之間價值交換的低效性之間的矛盾。換句話說,信息可以以光速傳播,但價值在信任邊界之間的傳播效率很低。

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這個問題會得到改善嗎?不幸的是,它不僅不會改善,而且會變得更糟。隨著互聯網中介平台大規模侵犯用戶數據主權和隱私的事件不斷曝光,人工智能偽造數據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人們對數據主權和隱私保護的概念增強,人們將開始對一些中介平台失去信任,從而建立新的信任邊界。因此,數字空間中的信任邊界將變得越來越密集。在現有的技術架構中,數字經濟的運營效率將繼續下降而不是上升。

區塊鏈支付的核心優勢在於幫助具有不同利益的實體建立信任並達成共識,從而跨越信任邊界。例如,在跨境支付場景中,這意味著不同實體之間可以建立信任,從而減少對帳摩擦,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傳統支付系統需要多個中介進行分別的會計、對帳和結算。每個環節都可能引起摩擦和延遲。一旦出現錯誤,將更加繁瑣和耗時。區塊鏈技術允許所有方通過分佈式帳本共享同一組數據,實時更新交易信息,避免繁瑣的對帳過程。這種信任機制顯著提高了跨境支付的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別是在涉及多個國家和貨幣的複雜交易中,區塊鏈的優勢尤其突出。區塊鏈支付不僅減少了對中介的依賴,還減少了不同金融系統之間缺乏相互信任所造成的摩擦。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區塊鏈跨越信任邊界的優勢集中在跨境支付上。自2015年以來,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悄悄進行了區塊鏈跨境支付的實驗,取得了驚人的效果。例如,國際清算銀行的貨幣橋(mBridge)專案[1]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系統,始於2019年。到2023年,mBridge的實驗結果表明,與SWIFT等傳統支付系統相比,區塊鏈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跨境支付時間從過去的幾天縮短到幾秒鐘,交易成本接近於零。.另一個說明這一點的案例是澳大利亞一家大型商業銀行進行的跨境小額支付實驗。他們使用 SWIFT 系統將 100,000 美元分成數百筆小額跨境匯款交易,總手續費為 1,240 美元。然而,使用區塊鏈系統,相同金額和批次匯款的總手續費僅為30美分。事實上,公眾認為已經失敗的Libra全球支付網路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功。雖然由於許多非技術因素導致專案終止,但Aptos和Sui基於該專案開發的公鏈系統已經上線,並具有出色的技術性能。

用戶的反饋也說明瞭這一點。據估計,目前全球持有數位貨幣的用戶數量約為5.6億,其中8200萬直接使用區塊鏈[2]。許多個人使用者表示,一旦他們開始使用區塊鏈進行支付,他們將永遠無法回到傳統銀行。近兩三年來,以公鏈為管道的「零售」領域的穩定幣支付發展迅速。根據VISA統計[3],到2024年第三季度,僅在公鏈上可見的穩定幣支付金額將達到每月1.8萬億美元,並且正在加速。更令人震驚的是,穩定幣的應用場景正在“破圈”,被大量應用於非投機交易場景。根據第二大美元穩定幣USDC的發行公司Circle的統計,自2023年以來,USDC在投機場景中的使用量下降了90%,剩下的空間已經被現實世界的轉帳支付場景所填補。特別是在傳統銀行服務的一些盲點和薄弱環節,穩定幣支付作為一種通用的支付和價值存儲工具,正在像野火一樣蔓延。事實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拋開偏見,重新思考區塊鏈支付的話題。

由於區塊鏈支付具有如此巨大的優勢並取得了如此巨大的進展,為什麼公眾對此不知情呢?

首當其衝的第一個原因是當前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這導致一些國家和經濟體對於像區塊鏈這樣的革命性技術採取了短視的壓制和遏制政策。

美國在這方面樹立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榜樣。它不僅把Libra全球支付網路扼殺在搖籃里,還積極干預國際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際清算銀行的mBridge專案。該專案於2019年俄烏戰爭爆發前啟動。但當專案成功,區塊鏈的優勢得到證實時,俄烏戰爭已經爆發,美國和西方發起金融制裁,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因此,mBridge的結果無異於向世界宣佈,SWIFT已經是一個技術落後的系統,應該被區塊鏈所取代。這顯然不利於維持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此外,由於美元與現有國際貨幣結算體系緊密相連,先進的、基於規則的、高度自動化的國際結算網路對美元的影響也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基於這些考慮,美國直接警告國際清算銀行在推廣mBridge成果時要謹慎。這是該專案成果沒有大規模公開傳播的重要原因。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近日宣佈,正在考慮退出mBridge專案[4],這也向全球公眾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今天的美國不願意為了維持現有秩序而壓制技術創新。這與AI所接受的待遇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人工智慧對現有秩序可能產生的影響不會比區塊鏈小。

俗話說,商業金融機構中也存在著故意忽視和壓制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勢力。許多商業銀行進行的區塊鏈支付實驗往往由邊緣金融創新部門而非核心業務部門主導。就像當年特斯拉發明交流電並受到愛迪生的積極壓制一樣,創新者受到非技術因素的壓制。其原因仍然考慮到維護既得利益。這裡生動地體現了經濟學中的經典“代理問題”。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主流媒体的负面态度。在过去几年中,主流媒体一直热衷于传播区块链的负面形象,并习惯性地对与区块链相关的一切正面新闻采取质疑、冷漠和拒绝的态度,导致大多数普通用户避免使用区块链支付。

自從核武器以來,各種因素導致區塊鏈成為公眾批評最多、最不被理解的技術。

區塊鏈支付的成功是不可阻擋的

以上因素是否可能長期甚至永久地阻礙區塊鏈的發展?

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有五个原因。

首先,區塊鏈在跨境支付、社交支付等場景中的競爭優勢過於突出,無法掩蓋。在科技潮流中,如果一項新技術在性能和成本方面相較於上一代技術有超過十倍的優勢,則被視為革命性創新。在區塊鏈支付擅長的場景中,相較於現有技術,區塊鏈支付被視為革命性創新。存在著效率和成本優勢達到數千至數萬倍的技術。對於如此巨大的技術優勢,權力、金錢、輿論等力量只能暫時阻礙其發展,但絕對無法長期阻止其發展。

其次,隨著人們對區塊鏈技術認識的加深,對其優勢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一些顧慮被消除。例如,各國金融監管機構普遍擔心區塊鏈支付會導致金融活動脫離監管。然而,隨著過去幾年的一系列區塊鏈創新實驗,人們逐漸意識到區塊鏈實際上提供了更強的金融監管能力。例如,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指導下,Ample FinTech進行的跨境支付實驗中,監管機構可以實時監控金融活動的合規狀態,並可以通過改變智慧合約的狀態直接執法,這比現有技術效率高出一千倍[5]。此外,區塊鏈支付對貨幣和經濟體系的影響也得到了更清晰的評估。在2024年10月23日舉行的金融街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分析了mBridge專案在促進亞洲各地區經貿往來方面的價值,並極為謹慎地指出,使用美元與mBridge並不相互排斥, 而美元能否繼續作為儲備貨幣和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主要取決於美國本身[6]。這些新的理解有助於消除區塊鏈發展的桎梏。

第三,複雜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為區塊鏈支付的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國際政治和經濟競爭與對抗不斷加劇,科技競爭被各方視為重要的贏家。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元和SWIFT系統可能被武器化作為經濟和金融戰爭工具的猜測得到了證實。在這種新情況下,全球範圍內沒有力量或協調機制能夠長時間擱置區塊鏈技術並為了維護既得利益而放棄它。相反,由於競爭動機,一方一旦啟動區塊鏈支付應用,另一方就無法用落後千倍的技術與之競爭。從目前情況來看,自2019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形成的共同遏制區塊鏈金融應用的非書面默契正在逐漸放鬆。

第四,區塊鏈技術的強力擴展應用也將促使甚至迫使各方加入競爭。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區塊鏈的應用集中在金融領域,但實際上,隨著密碼學創新的不斷發展,區塊鏈可以極大地改變我們存儲、傳輸、驗證和使用數據的方式。在某些方面,區塊鏈類似於互聯網。主要成本是建立連接。連接后,將解鎖廣泛的應用場景。回想 1990 年代,為了接入互聯網,需要鋪設網路和路由器等基礎設施,使用者需要安裝網卡或數據機等特殊設備才能連接到互聯網。這種接入成本是使用者使用互聯網的主要障礙。但是,一旦使用者大規模連接到互聯網,就會出現大量的創新應用。區塊鏈也是類似的。推廣其應用的最大障礙是允許每個使用者建立自己的數位身份,並通過數位錢包連接到區塊鏈。這並不容易,涉及大量的使用者教育和行銷。但一旦這一障礙被打破,就會出現大量的創新應用,從電商消費到數據管理,從組織協作到軍事應用,人們使用網路的範式將發生變化。由於這種強有力的擴展,任何競爭方都無法承擔長期無所作為的風險。

第五,年輕人的支援。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兩黨候選人都表示支持區塊鏈技術,特朗普尤其活躍。根據特朗普的競選主張,他上任後將積極推動數位資產和區塊鏈的發展,特別是推動《21世紀金融創新與技術法案》(21st Century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ct)的快速通過,即著名的FIT21法案[7],為區塊鏈和數位資產的發展提供新的監管框架。為什麼加密貨幣成為選舉的話題?因為雙方都想贏得年輕人的支援。無論是無法開立銀行帳戶的非洲年輕人,還是需要快速相互結算支付的東南亞電商,一旦跨過准入門檻,體驗到區塊鏈支付的優勢,都不會厭倦。因此,現在真正的趨勢是,區塊鏈上的穩定幣支付越來越多地在非投機交易場景之外使用,其發展速度和規模都超出了最初的預期。一旦很多年輕人克服了最初的陌生感,掌握了區塊鏈支付的基本操作,就再也不願意回到傳統的金融體系了。任何使用脅迫手段制止這一趨勢的企圖,從長遠看都必然是徒勞的。不僅如此,對傳統金融更不利的是,加密金融發展得越多,傳統金融面臨的監管壓力就越大,這將給客戶帶來更多的麻煩和摩擦,使其在年輕人中的受歡迎程度降低。就像,這種惡性循環很難打破。如今,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傳統銀行的服務品質正在迅速下降,普通使用者對銀行服務的投訴正在加速積累,信任正在迅速喪失。從長遠來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為了維持現有的金融管理模式而永久壓制區塊鏈金融技術的應用。傳統金融機構要麼接受區塊鏈,要麼被顛覆。

因此,我們相信,儘管區塊鏈應用在過去十年中曾經走了一條彎路,但隨著支付作為一個突破口,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之路逐漸清晰起來。Web3支付領域最近頻繁的事件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在不久的將來,支付將推動商業和消費市場中區塊鏈應用的大規模實施,激發創新的出現,並產生重大的經濟和技術後果。

為什麼區塊鏈支付突然發起了反擊

區塊鏈支付已經呈現開高走低的走勢。2015年後,一些國家的央行在建設CBDC等新一代支付系統時曾偏愛區塊鏈技術。然而,在多次檢驗後,他們不僅沒有採納,反而決定放棄。普通用戶甚至不願嘗試這項新的支付技術。在區塊鏈帶來的初期激情之後,金融科技社區的熱情迅速消退。2021年後,幾乎沒有主流金融專業人士積極參與區塊鏈支付的研發。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支付在過去一年的快速逆襲出乎意料。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區塊鏈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補足了一些不足之處,並驗證了其固有的“技術基因”優勢。

從「技術基因」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支付是一種革命性的新一代技術,從根本上超越了當前主流的支付系統。它最大的優勢在於轉帳、結算和清算的三位一體,完全消除了多個帳戶記錄和後期對賬所造成的延誤和摩擦,極大地提高了支付和結算的效率。

然而,由於過去區塊鏈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用戶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交易手續費,並等待數分鐘甚至數十分鐘才能完成支付。這抵消了區塊鏈的固有效率優勢,使普通用戶感到效率低下。

近年來,隨著高性能公鏈和第二層網絡技術的發展,區塊鏈基礎設施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效率和成本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一些能夠執行每秒數千筆交易的高性能區塊鏈已經應用於實際場景中。隨著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改進,關於區塊鏈支付的早期猜測已被證明是正確的。面對千倍的性能和成本優勢,對於區塊鏈的有用性的任何疑慮都是毫無意義的。

其次,穩定幣提供了對“價值來源”的實際回答,並成為一種共識的交換媒介和價值度量。

在區塊鏈的早期日子裡,一個熱門話題是數字貨幣如比特幣和以太坊價值來源。各種貨幣專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紛紛前來參與討論,短時間內完成了一代人對貨幣和銀行業的理論啟蒙。然而,無論人們是否贊成或反對比特幣的“數字黃金”定位,都無法改變其價格暴漲暴跌的現實。一個價格急劇波動的資產是否有穩固的價值基礎可以討論,但它無法被用作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這一事實是不容置疑的。

穩定幣通過實用主義態度解決了價值來源的哲學辯論,調和了加密資產社區、監管和傳統金融業之間的矛盾,成為具有廣泛共識的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成為區塊鏈支付中的主流“貨幣”。目前,流通中的穩定幣超過180種,已有26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穩定幣監管框架,穩定幣的總規模超過1700億美元,每月支持180萬億美元的交易,相當於所有穩定幣每月流通十次。這本身就證明了區塊鏈技術的優越性。

第三,區塊鏈固有的低交易成本優勢加強了網絡效應。

區塊鏈的多重特性在各個方面降低了區塊鏈支付的交易成本。其中,自治帳戶大大降低了加入網路的門檻。用戶資產的自主保管大大減少了信任摩擦。智能合約降低了交易談判、合約制定和合約執行的成本。交易記錄是透明的,不可篡改,這降低了證據收集和爭議仲裁的成本。在時間和空間上自然無界,7x24運作無界,減少了交易時間的摩擦。可以說,區塊鏈在交易的各個方面都減少了摩擦,使其作為支付網路比傳統支付系統更加流暢。

第四,地缘政治冲突迫使區塊鏈加速發展。

近年來,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化格局破碎,國際貿易和交流的障礙日益明顯,信任邊界日益密集。在全球化的原始時代,所有實體都簽署了國際協議並相互保持基本信任。在此基礎上,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使用人力進行協調、調查和執法。在新時代,各種主體之間的信任大大減弱,異常情況頻繁發生。繼續維持手動監管模式不僅使監管機構自己不堪負荷,而且給絕大多數守法的公司和個人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摩擦越來越難以忍受,對新技術的應用也變得不可阻擋。區塊鏈目前是唯一相對成熟的新技術,有望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

當然,我們還必須看到,由於技術不成熟和其他原因,區塊鏈支付仍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

  • 使用者體驗與傳統互聯網應用程式截然不同,具有更高的門檻。

  • 在處理費用的劇烈波動和金鑰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問題。

  • 過度的數據透明使區塊鏈無法適應許多需要隱私保護的商業場景。

  • 智能合約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更高的安全風險。

  • 需要一整套支援基礎設施支援,如數字身份、數字證書和新的合規性框架。

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用戶教育的普及,這些問題將在未來逐漸解決。

監管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突破

必須提到的問題是,區塊鏈支付目前具有低監管的“優勢”,原因有兩個。一方面,這是因為目前全球區塊鏈支付的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另一方面,由於資產的自我保管,原本由中介機構承擔的合規責任被消除了。低監管實際上是許多人使用區塊鏈支付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區塊鏈支付技術並不自然地排除監管。相反,智能合約本身可以成為優秀的監管工具。然而,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對這個問題的反應非常消極。他們基本上採取了捂住耳朵,欺騙自己和他人的做法。他們頒布了嚴格的一刀切規則,即使他們知道他們無法執行這些規則。其結果是,它阻礙了正常的創新和應用探索,但使絕大多數非法交易不受控制,無能為力。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FIT21法案特別令人感興趣。該法案採取積極態度,將封堵與疏浚相結合,以疏浚為重點,將區塊鏈和數位資產納入新框架進行合理引導。如果實施,可能會開啟價值互聯網創新的新局面。

儘管區塊鏈支付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於各國的監管和政策態度。不同國家和經濟體在區塊鏈支付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監管和政策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那些能夠積極推動區塊鏈支付發展的國家,將在未來的金融體系中佔據有利地位。

在國際競爭格局中,各國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完全不同。一些國家採取開放和支援性政策吸引區塊鏈公司和投資者,推動相關技術合法化和廣泛應用;而其他國家對區塊鏈支付持謹慎或壓制態度,導致它們在技術發展和產業佈局上逐漸落後。以美國為例,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兩黨候選人都表示支持區塊鏈,這標誌著監管政策的積極轉變。俄羅斯、巴西等國正在通過金磚國家支付等專案,積極探索獨立於SWIFT的區塊鏈支付系統,擺脫傳統金融體系的束縛。

政策和監管的不確定性是當前區塊鏈支付發展的最大障礙,但它們也是最具潛力的突破口。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使用者教育的普及,許多國家和經濟體將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對區塊鏈支付的立場。積極開明的監管政策將推動區塊鏈支付在全球的普及,而對政策持觀望或壓制態度的國家在未來的金融和經濟競爭中肯定會處於劣勢。

摘要

區塊鏈支付正從探索到應用的關鍵階段,其核心優勢正逐漸獲得各國金融機構和用戶的認可。正如本文所討論的,由於區塊鏈支付能夠跨越信任邊界,極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得到年輕一代的廣泛支持,因此已成為全球金融系統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雖然仍然存在挑戰,但從長遠來看,政策和法規的開放和積極性將是促進區塊鏈支付綜合發展的關鍵,而這項技術的潛力將持續不斷地釋放,引領未來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的轉型。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MBridge

[2]https://kruschecompany.com/blockchain-sector-statistics-and-facts/…

[3]https://visaonchainanalytics.com

[4]https://reuters.com/business/finance/bis-leave-cross-border-payments-platform-project-mbridge-2024-10-31/…

[5] https://fintechnews.sg/80309/singapore-fintech-festival-2023/project-desft-to-empower-msmes-in-global-trade-with-blockchain-based-credentials/…

[6]https://mp.weixin.qq.com/s/e52cqAH-VLeOjqvj0CLLoA…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金融创新和科技世纪法定

免責聲明:

  1. 這篇文章是從[孟炎少慶转发原标题“为什么区块链支付正在卷土重来”。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孟延少卿]. 如果對此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學習團隊會儘快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的翻譯由gate Learn團隊完成。除非另有說明,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的文章。
Empieza ahora
¡Registrarse y recibe un bono de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